這是一枚象牙質地的珍貴印章,長5厘米,印面直徑1.3厘米,印文“鐘期光”,篆刻古樸典雅,剛勁有力。原來這是我軍杰出的政治工作、軍事教育和軍事理論研究的領導者,開國上將鐘期光將軍的一枚印章。別看它毫不起眼,卻是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珍藏的一件一級文物。
1938年,南方八省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后,鐘期光任新四軍第1支隊1團政治部主任。4月,新四軍第1、2、3支隊抽調部分團以上干部和各支隊的偵察連共400余人組成先遣支隊,粟裕任先遣支隊司令員兼政委,鐘期光任政治部主任,下轄司令部、政治處和3個偵察連,深入蘇南,執行戰略偵察任務,揭開了東進抗日的序幕。
4月28日,先遣支隊從皖南歙縣潛口出發,日夜兼程,越過了宣蕪鐵路日軍封鎖線,5月19日進入蘇南。這里鬼子、偽軍、土匪和國民黨殘兵四處為害,老百姓看到軍隊就跑。
鐘期光協助粟裕一面部署戰略偵察,一面調查當地的社會情況,宣傳抗日政策。他帶領干部深入群眾,安慰鄉親,揭露敵偽,既發動了群眾,又教育了部隊指戰員,使大家親眼看到敵人的殘忍和江南人民的深重苦難,提高了大家的政治覺悟與戰斗意志。
鐘期光是讀書人出身,10歲就能作詩,大革命時期做過小學教員,辦過農民夜校,文采斐然,善寫文章,傳單、宣傳材料,都是他親自動手。作為政治部主任,組織宣傳、群工保衛等工作非常重要,新四軍進入江南所發的布告與文件,都由鐘期光逐字逐句審核,他隨身攜帶著印章,經手的材料通過后全要鈐印以示鄭重。
鐘期光很喜愛書法,先是臨摹字帖,后來學習趙孟頫的字,堅持天天練,從不間斷,所以書法很漂亮,經常在村頭巷尾書寫宣傳標語。
1939年11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成立后,鐘期光擔任政治部副主任,事無巨細,都是親自動手,不依賴機關為他服務,指戰員們經常在文件與通告中見到他的印章,感到特別親切。
鐘期光將軍去世后,他使用過的這枚象牙質地的印章,由其子女捐贈給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成為新四軍揮戈江南的一件重要的歷史信物。
撰稿人:鄒文 史劍云
以上資料由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提供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