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6月29日,無錫湖畔,一位憂國憂民的老者,一個年輕的醫生,悄然撥動了新中國公共衛生史上一個至關重要的齒輪。
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沈鈞儒,在無錫太湖休養。本為療養身心,他卻被一件縈繞心頭已久的大事牽動,那便是肆虐江南水鄉、吞噬無數生命的“瘟神”——血吸蟲病。
這一天,他專程來到孫女沈瑜工作的江蘇省無錫血吸蟲病防治所。
在這里,冰冷的數字和觸目驚心的現實撲面而來。沈老親眼目睹、親耳聽聞:血吸蟲病在長江中下游的廣袤土地上如幽靈般游蕩,所到之處,村落十室九空,農田荒草叢生,“寡婦村”“無人村”的悲鳴不絕于耳。
疫情如火!刻不容緩!他當即鄭重囑咐孫女沈瑜:“務必詳陳!向中央報告!”必須讓最高層聽到這來自疫區最前線的、關乎千萬黎民生死的吶喊!
一、緣起:一位女醫生與她的“無聲戰場”
這場偉大斗爭的開端,離不開一位年輕而堅定的戰士——沈瑜。
這位出生上海的醫學博士,1950年剛剛從圣約翰大學醫學院畢業,便毅然投身到一場艱苦卓絕的“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同年7月,她成為華東軍政委員會蘇南無錫血吸蟲病防治所的創建者之一。年僅24歲的她,肩挑預防組組長的重任,在“蘇南地方病防治人員訓練班”的講臺上揮灑汗水,同時,還深入蘇南第一個血吸蟲病防治試點——大渲村實驗區,在泥濘的田野、簡陋的農舍間,與“瘟神”展開了面對面搏斗。
1951年冬,北京沈家宅邸。回家探親的沈瑜,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沉重。她將疫區同胞遭受的痛苦——病人腹大如鼓、村落蕭瑟凋敝,特別是她在大渲村親眼見證的慘狀,一五一十地向祖父沈鈞儒傾訴。老人的心,被深深刺痛了。這就為后來他親赴血防所了解情況埋下了伏筆。
二、驚雷:一封信引超毛主席關注
時間來到1953年5月。78歲高齡的沈鈞儒,身體抱恙,再次赴無錫太湖休養。然而,縈繞心頭的血吸蟲病疫情,讓他無法安心修養。于是,有了文章開頭那決定性的6月29日之行。
在血防所,更深入、更系統的疫情匯報,如同驚雷在他耳邊炸響:十二省,二百十三縣市,數百萬同胞正在遭受血吸蟲病的侵襲!尤其是終年在太湖風浪里討生活的漁民,更是深受其害。他意識到,這已非一地一域之患,而是關乎國計民生、民族存續的燃眉之急!
行動!必須立即行動!沈鈞儒沒有絲毫遲疑。他再次囑托沈瑜,將血吸蟲病給當地居民帶來的痛苦與防治的艱難困苦,形成報告。
1953年9月16日,北京。帶著這份凝聚著前線醫務工作者心血和疫區人民血淚的報告,沈鈞儒提筆,給毛澤東主席寫下了那封足以改變歷史進程的信。信中,他沉痛疾呼:
“據不完全統計,蘇南一帶患此病者近二百萬人,有全家因此死亡者……漁民終年在水中勞動尤易沾染蟲病。聞此病不僅傳染太湖區域,全國十二省,二百十三縣市均有此病。”
這不是一封信,這是一顆投向死水微瀾的重磅炸彈!這是一聲來自人民最深處、最急迫的求救吶喊!
三、偉人的決斷:吹響“送瘟神”的號角
1953年9月27日,菊香書屋。
毛澤東主席展讀了沈鈞儒的信,以及那份沉甸甸的附件報告。這份報告,深深震撼了這位時刻心系人民疾苦的領袖。他立刻鋪紙研墨,親筆給沈鈞儒寫下回信,字字千鈞:
“血吸蟲病危害甚大,必須著重防治?!?nbsp;
指示旋即下達!毛主席一方面將回信抄送中央各負責同志,一方面向時任政務院秘書長的習仲勛同志作出明確批示“血吸蟲病危害甚大,必須著重防治!”
自此,血吸蟲病的防治,被提高到了關乎人民健康、國家建設成敗的空前高度。
1955年11月,杭州。在全國農業會議上,毛主席發出震徹寰宇的號召:
“一定要消滅血吸蟲?。 ?/p>
一場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的、史無前例的、全民動員的消滅血吸蟲病偉大運動,轟轟烈烈地在神州大地展開!
新中國血吸蟲病防治史,由此譜寫成一部壯麗的史詩——一部中國共產黨人初心如磐,領導中國血防戰士,為疫區人民健康福祉、為徹底驅除民族病魔而前赴后繼、浴血奮戰的英雄史詩!
結語
如今,站在歷史的岸邊回望,1953年6月29日無錫血防所的那次探訪,9月16日那封飛向中南海的信函,如同投入靜湖的石塊,激起了滌蕩“瘟神”的滔天巨浪。
歷史,由一個個抉擇、一份份擔當、一滴滴汗水、乃至生命鑄就。沈瑜的堅守、沈鈞儒的憂心、毛澤東主席的決斷乃至一線醫護工作者的努力…他們共同撥動了那個決定性的齒輪。
“送瘟神”的征途尚未結束。讓我們從歷史中汲取磅礴力量,繼承先輩遺志,繼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舍我其誰的使命感,為早日消除血吸蟲病、守護人民生命健康而砥
內容來源 江蘇寄生蟲病防治微信公眾號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呂彥霖 整理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