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8日,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生張子俊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成功捐獻了155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為一名6歲血液病患兒送去了“生命火種”,成為江蘇省第1628位、南京市第234位、玄武區第26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同時,他也是南京農業大學首位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學生。
時光回溯至2024年10月,在學校組織的一場無償獻血活動中,張子俊看到獻血車旁人頭攢動,同學們紛紛挽起袖子,踴躍參與,奉獻愛心。現場工作人員還開展了關于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知識普及,讓他深刻認識到這一善舉的意義。那一刻,“多一人入庫,就多一份希望”的信念在他腦海中油然而生。受此感染,他不僅參與了無償獻血,還毅然決定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期待在未來有需要時,能夠為他人帶來生命的希望。
命運總是充滿奇跡。今年5月,張子俊接到了配型成功的通知,他意識到,自己即將肩負起挽救他人生命的重要責任。他深知,有一位素未謀面的患兒正與病魔頑強抗爭,而他的造血干細胞或許就是點燃孩子生命之光的關鍵。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也耐心、細致地向張子俊介紹了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相關知識和具體流程。他了解到,目前造血干細胞捐獻采用的是安全、成熟的外周血采集方式,過程類似于捐獻成分血,不會對捐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此外,工作人員還向他分享了許多因捐獻而重獲新生的真實案例,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觸動了他的內心。
張子俊感慨道:“原來,我的一點微小付出,竟然能為一個瀕危的生命帶來重生的希望,這讓我更加堅定了完成這次捐獻的決心。”同時,他也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生命既脆弱又堅韌,而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無私奉獻,正是支撐生命延續的重要力量。
張子俊同學的成功捐獻,不僅使他成為南京農業大學在校學生中首位實現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志愿者,也開創了學校在這一愛心事業中的先河。他的善舉充分展現了當代青年勇于擔當、無私奉獻、關愛生命的精神風貌,向社會傳遞出溫暖而堅定的正能量。
通訊員 羅玉麗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呂彥霖
校對 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