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主持人白瑞發視頻悼念好友金昀,稱金昀在ICU里搶救了15天,于4月30日離世。據悉,早在2012年金昀就自曝患上了“心血管疾病的癌癥”,如今與病魔抗爭十多年遺憾離世,引發網友懷念。
公開資料顯示,金昀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畢業,是上海東方廣播中心主持人,曾先后主持了《滾動新聞》《活到100歲》《今晚》《教子有方》《朗朗動聽》等多檔廣播節目。2012年,剛生完孩子四個月的金昀被確診為肺動脈高壓。2013年,金昀參加《媽媽咪呀》并演唱了一首《海闊天空》,當時她在舞臺上坦然透露醫生預言僅剩3年壽命,令臺下的觀眾和評委動容。之后,金昀因長期養病淡出公眾視野,有其好友透露,期間金昀前后被下了多次病危通知書。
高血壓大家都不陌生,可什么是肺動脈高壓呢?南京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謝渡江介紹,該病全球患病率約1%,中國肺動脈高壓的人群大概有1200萬。通俗地說,肺動脈高壓即肺小動脈血管壁因各種復雜原因而逐漸增厚、變硬,管腔變得狹窄,使得血液流過肺動脈時遇到的阻力大大增加。而心臟作為一個“發動機”,這個“泵”就被迫不斷加大壓力來推動血液前行,從而導致肺動脈壓力異常升高,同時心臟也逐漸不堪重負最終導致衰竭、崩潰。從數值來看,當肺動脈平均壓(mPAP)靜息狀態下≥20 mmHg(正常值約14±3 mmHg),即可確診肺高壓。
專家表示,肺高壓包含五大類數十種亞型的綜合征。包括動脈性肺動脈高壓、左心疾病所致肺動脈高壓、肺病和(或)低氧所致肺動脈高壓、肺動脈阻塞所致肺動脈高壓以及機制未明和(或)多因素所致肺動脈高壓。值得注意的是,先天性心臟病、結締組織病(如紅斑狼瘡)患者,長期服用減肥藥、有家族史者,慢性肺病、慢性肝腎疾病、HIV感染者等更容易“中招”。
令人遺憾的是,肺高壓早期癥狀不明顯,常被誤診為哮喘、焦慮甚至“亞健康”,很多人確診時就已是重癥。“不僅是癥狀輕微容易忽略,肺動脈高壓的癥狀也沒有很強的特異性,也就是說沒什么特異的癥狀,所以不太容易識別。有些人出現了胸悶、氣短、乏力、活動耐量下降才就診,其實已經是肺高壓引起了右心負荷過重,此時肺動脈壓力通常已經比較高了。”
為何肺動脈高壓又被稱為“心血管疾病的癌癥”?專家表示,重度肺動脈高壓的生存期有限,有數據顯示未經治療的中重度肺動脈高壓患者5年的生存率不足50%。但記者注意到,金昀其實與肺動脈高壓頑強地抗爭了十多年。對此謝渡江主任認為,一方面,早期識別、早期診斷肺高壓并得到規范的診療,有助于延長生存期,另一方面,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近些年對于肺動脈高壓的治療也有了一些新突破。“多種針對肺動脈高壓的靶向藥物的早期聯合應用,結合介入治療如經皮肺動脈去神經術(PADN)就能夠改善患者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通過綜合治療可以明顯改善肺動脈高壓人群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期。”
“目前重度肺動脈高壓只能改善但無法完全治愈,早診早治可顯著改善預后,建議大家主動關注身體的不良信號。”據悉,目前右心導管檢查作為確診肺動脈高壓的“金標準”,可直接測量肺動脈壓力及肺血管阻力。謝渡江主任提醒,常規體檢篩查對于早期識別而言至關重要。“門診即可實現的篩查手段一個是心電圖,它可以提示右心負荷增加的表現;另一個是心臟彩超,這種無創的篩查手段可以提示肺動脈高壓的一些表現比如右心增大,通過三尖瓣反流速度直接估算的肺動脈收縮壓等等。”專家進一步解釋,隨后如果提示有肺動脈高壓,則需要住院進行病因篩查,并進一步做右心導管檢查確診肺動脈高壓的類型及程度,利于指導進一步的治療方案。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呂彥霖
通訊員 曹慧慧
校對 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