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四川樂山的一輛出租車上,上演了“生死救援”的一幕。一位年輕小伙因為手腳發麻、心臟不舒服招停了駕駛員李強的出租車去往醫院,上車后又撥打了家人、交警、120三通電話,為生命贏得了寶貴時間,被網友稱贊有“超強自救意識”。
該出租車司機李師傅在送醫途中,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闖了兩個紅燈,還有一處未按導向車道行駛。事后,他因申請撤銷交通違法找小伙家屬開證明時,小伙的父親告訴他兒子可能是劇烈運動后喝了太多飲料導致四肢麻木、胸悶,經過診治,身體已無礙。
“大量飲水后,若出現頭暈眼花、嘔吐、乏力、心跳加快等癥狀,多可能就是水中毒。”南京同仁醫院心內科主任吳家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當機體所攝入的水總量大大超過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體內潴留時,導致循環血量增多和血液里的鈉離子濃度降低,引起血漿滲透壓下降,出現了稀釋性低鈉血癥,這就是水中毒。
水中毒的急救時間非常關鍵,若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等早期癥狀,就應立即停止飲水并就醫。“發現癥狀后,如有條件可以嘗試攝入含鹽食物(如咸餅干等),盡量平臥休息,防止跌倒或抽搐時受傷,并等待救援。”吳家寬主任說,水中毒嚴重時會出現痙攣、昏迷甚至危及生命,不可掉以輕心,一定要第一時間撥打120。
水中毒的本質是“鈉被稀釋”,而非水本身有毒,所以保持水分和電解質的平衡至關重要。吳家寬主任建議,運動后補水優選運動飲料(如電解質水),但要少量多次慢慢喝,可以每次喝100-200mL,間隔10-15分鐘一次。“如果要進行馬拉松、高溫訓練等極限運動,可以在運動前2小時左右就開始適當補水,并在運動過程中少量多次飲用運動飲料,以提前預防脫水或水中毒。”
此外,高溫天氣下,很多人運動或大量出汗后喜歡吃冷飲或冰飲料、吹空調、洗冷水澡,這些行為也都潛藏危險。吳家寬主任提醒,夏季高溫,血管處在擴張狀態,上述刺激會導致血管收縮痙攣,血壓突然升高,腦出血、心絞痛心血管事件隨之風險增加。“運動后應先擦汗,休息半小時左右,等心率回復正常,再用25℃左右涼水擦拭關節、頸部等,幫助降溫。”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許倩倩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