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未破曉,河面彌散著灰白的霧氣。十一道墨綠身影刺破晨靄,隊伍以每步120厘米的步幅丈量著河濱綠道,趙志剛壓在尾翼。“22分48秒。”掐表的吼聲里,大家的身影先后定住。這是“班長管家”成立的第187天,五公里晨跑的配速,依然保持著部隊時的標準,時光未曾帶走他們骨子里的紀律與堅韌。
拉伸之際,趙志剛將一天的任務分解到各組,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果斷。
這是一家保潔公司,去年剛剛成立。
去年戰友聚會,大劉捏扁的易拉罐在桌上打轉:“當年咱們把寢室地磚刷得像鏡子,現在家里的牙刷都整齊向右轉。”他的話音未落,眾人哄笑起來。趙志剛卻突然開口,聲音壓住了笑聲:“我們用整內務的標準開保潔公司咋樣?”包廂登時安靜了,直到小邱的筷子“咔”地扣在碗上,打破了沉默:“我頭一個想干,創業,班長,你算我一個。”
這個看似隨意的提議,成了他們人生的轉折點。
公司開張,接的第一單就是婚房“開荒”。一百五十多平方米的公寓,凌亂得如同被哈士奇拆過家。陽光照入,騰起的灰塵在光束中細細密密地起舞。大家互相打氣:“這總比當年在部隊搶險要省力多了。”他們戴上口罩、手套,開始分類垃圾。白色碎泡沫如流螢飛舞,需用膠帶紙捕捉;玻璃上頑固的水泥點,得攥緊鏟刀,用刀尖小心翼翼地刮戳,像雕刻家對待一件珍貴的藝術品。
考驗功夫的是擦拭外窗玻璃。大劉在部隊受過繩降訓練,他系好安全繩,鎖扣擰緊,腳踩窗沿,身體凌空一蕩,右手抓繩,左手持長柄擦窗器,橫刮豎蹭。水桶拴在腰間,抹布擰干擦洗邊角,擦完一扇窗,再蹬墻橫移,動作行云流水,宛如一場高空芭蕾。
完工后,趙志剛向新娘遞上白手套。新娘捏住手套,輕輕在窗臺上擦拭,潔白的布面竟是一塵不染,她的眼中閃過一絲驚喜。
五百塊開荒費,三個“90后”小伙干了兩天。首月結算,他們還虧錢了,但沒人抱怨。
轉機來自一次公益活動——為89歲獨居老婆婆做深度保潔。兩居室內,舊衣服、紙盒和各種雜物糊住了桌子腿。他們清出七蛇皮袋的垃圾。整理藤椅時,壓著的牛皮紙袋突然散開,泛黃的照片如蝴蝶般飄落——照片中,穿花裙的少女在西湖斷橋邊微笑,眉眼如畫。婆婆干枯憔悴的眼神突然落入了星光,她顫巍巍地拾起照片,喃喃道:“這是第一次去西湖拍的呢……”
這段溫馨的畫面,被趙志剛拍成抖音視頻,小伙子們還替婆婆的照片做了修復。婆婆舒心的笑紋如花般在鏡頭中舒展,點贊數從二百一下飆升到了二萬多。無數網友被感動,留言道:“這才是真正的保潔,不僅清潔了房間,更溫暖了人心。”
今年,我家里的民宿轉租,需要做深度保潔,就第一時間約了“班長管家”。他們攀高躍低,動作矯健如豹。對付推拉門凹槽時,則蹲身,用柳葉刮刀的一頭裹住無紡布,細致地刮擦,像廚師沿蟹斗內壁小心刮出蟹肉般專注。
退伍軍人創業大會上,趙志剛與大家分享生活小竅門——抹布翻轉成三十二面,每一面抹桌凳臺面不同的區塊,省水又省時。他的話很實在:“擦亮一扇窗和守衛一方土,需要的,不過是同一種較真勁兒。”
作者:阿果
來源:揚子晚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