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是“世界過敏性疾病日”。據統計,全球近40%的人曾經或正在被過敏困擾。尤其在炎炎夏日,曬一會兒太陽,皮膚就泛紅起疹子;被蚊蟲叮一口,紅腫得像個“小山包”;玩水游泳泡太久,皮膚會泛白瘙癢脫皮……這些看似普通的皮膚狀況,實則可能是過敏性皮膚病的信號。為何夏季皮膚過敏高發?本期《大咖健康課》特邀江蘇省中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薛燕寧,為大家詳解夏日過敏性皮膚病的防治要點。
專家名片:
薛燕寧,江蘇省中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熟練掌握中西醫結合診治皮膚科常見多發病,對疑難、頑固和危重皮膚病也有較強的診治經驗。擅長皮膚病理診斷,部分疑難及少見病,痤瘡、色素性皮膚病、濕疹、銀屑病及皮膚腫瘤。
夏季過敏性皮膚病高發
紫外線或成“元兇”
過敏性皮膚病,又稱變態反應性疾病,顧名思義,是由多種因素引發皮膚過敏反應而形成的炎癥性皮膚病。作為皮膚科臨床中最常見且病因復雜的一類疾病,它發病率較高,可發生于各個年齡段的人群。
薛燕寧提到,從中醫理論來看,過敏性疾病與“風邪”關聯尤為密切。“風邪”具有來去迅速、變幻無常的特性,這與過敏性皮膚病發病急驟、癥狀變化快的特點高度契合。“夏季過敏性皮膚病的發作往往與季節因素緊密相關,比如日光紫外線過敏、昆蟲叮咬引發的過敏以及浸漬性皮炎等,都是高發類型。”
隨著氣溫逐漸升高,不少人在享受夏日陽光的同時,也深受紫外線過敏的困擾。前不久,9歲男童小辰(化名)去青島游玩時,在海邊玩水因未做好防曬措施,導致手臂等多處暴露部位起皮疹,密布大片紅斑和巨大水皰。父母給他涂了幾天青草膏,癥狀卻一直沒有緩解,于是帶他到江蘇省中醫院皮膚科就診。“這個孩子的過敏情況非常嚴重,整條胳膊看起來像二度燒傷,讓人特別心疼。”薛燕寧說,隨后給予小辰強效抗過敏藥物治療,其病情才得以好轉,但卻留下嚴重的色素沉著。
薛燕寧介紹,日光暴露引起的過敏性皮膚病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紫外線過敏導致的光敏性皮炎;另一類是過量紫外線照射直接損傷皮膚導致的曬傷,醫學上稱為日光性皮炎。
患者輕度過敏時,可能僅出現紅斑,并伴有輕微的灼熱感與瘙癢感,此時外用爐甘石洗劑或含少量激素的藥膏,即可有效緩解癥狀。而當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時,除紅斑外,還會伴隨明顯腫脹,可能出現水皰、糜爛及滲液等癥狀。“這種情況不僅需要外用藥物,還要配合口服藥物,必要時甚至需要通過肌肉注射或者靜脈滴注強效抗過敏藥物來控制病情。”
過敏體質者夏季更易“中招”
警惕昆蟲與玩水引發的皮膚問題
夏季是昆蟲活躍的季節,由于人們衣著單薄、皮膚暴露面積大幅增加,昆蟲相關的過敏問題頻發,其中丘疹性蕁麻疹最具代表性。薛燕寧指出,不少人容易將其與普通蕁麻疹混淆,實際上丘疹性蕁麻疹是由昆蟲叮咬引發的過敏反應,皮疹與普通蚊子包存在顯著差異:腫塊顏色更鮮紅,中心常伴有水皰,瘙癢感異常劇烈;單個紅包消退緩慢,通常至少需要一周時間;即便脫離有昆蟲的環境,由于連綿的過敏反應,新的皮疹仍會持續出現。
薛燕寧強調,昆蟲過敏的發生與體質密切相關,本身屬于過敏體質的人群,比如有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病史者,更容易“中招”。除了常見的丘疹性蕁麻疹,被蜈蚣、蜱蟲等特殊昆蟲叮咬后,還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反應。蜈蚣叮咬不僅會導致過敏,還可能伴隨毒性反應;蜱蟲叮咬則更為棘手,它會將身體嵌入皮膚內,若采用不當方式強行拔除,極易導致口器殘留皮膚,最終仍然需要手術切除。對此,專家特別提醒,一旦被蜱蟲叮咬,務必及時就醫,切勿自行處理,以免引發更嚴重的后果。
此外,夏季玩水、漂流等活動深受大家喜愛,但長時間讓皮膚浸泡在水中,容易引發浸漬性皮炎。“很多人玩水后發現腳部皮膚發白起皰,這在皮膚科被稱為‘浸漬’。若浸漬情況持續發展,可能會伴隨瘙癢脫皮糜爛等不適。”薛燕寧提醒,夏季玩水時間不宜過長,玩水結束后,應立即用毛巾擦干皮膚,讓皮膚角質層的水合程度盡快恢復正常。若出現明顯瘙癢,首先不要抓撓浸漬皮膚,以防進一步出現糜爛和潰破,可先試用爐甘石洗劑,必要時及時就醫。
薛燕寧指出,在夏季過敏性皮膚病的急性發作期,江蘇省中醫院的多款中醫外用藥物往往能發揮顯著療效。例如江蘇省中醫院的“皮炎洗劑”,便是針對紅斑期及輕度水皰滲出期的良藥,使用時將其按一定比例稀釋后進行濕敷或外洗,收斂效果十分突出。當皮膚進入脫屑階段,該院的“黃芩油膏”則能有效舒緩不適。而針對昆蟲叮咬引發的各類皮膚反應,“解毒搽劑”的效果尤為顯著,因此每年夏季都頗為暢銷。
體質提升能抗過敏?
專家:或能緩解,但需科學看待
有明確過敏原時該如何擺脫過敏呢?部分人希望通過脫敏治療來改善。對此,薛燕寧表示,脫敏治療通常是讓患者小劑量、緩慢地接觸過敏原,以期減輕或消除過敏反應。“有些人通過脫敏治療能成功擺脫過敏困擾,而有些人每次嘗試都會引發新的皮疹,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對于嚴重的過敏患者,她不建議自行采用這種方法,因為這類患者對過敏原的反應過于強烈,采用該方法風險較高,脫敏治療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不少人認為過敏是因為免疫力低,薛燕寧認為這種說法并不準確,但她也提到,體質提升后,很多過敏類疾病往往會有所緩解,即便無法完全治愈。“有些人原本有嚴重的過敏反應,在體質改善后,可能會減輕到很輕微的程度,甚至接近不過敏狀態,臨床上有不少這樣的成功案例。”
夏季該如何預防皮膚過敏?專家建議,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防護,盡量避免接觸過敏原。比如避免在陽光過于強烈的時段出門,出門時建議戴上帽子或打上遮陽傘;外出時應盡量避免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注意個人防護,防止昆蟲叮咬;在水中浸泡后,要及時用毛巾擦干皮膚。她強調,一旦出現相關的皮膚問題或其他健康狀況,及時就醫才是關鍵。
通訊員:劉成勇 沈慶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萬惠娟
攝制:萬惠娟
校對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