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備受關注的“深蹲傷腎案”二審落下帷幕。司法鑒定認定,15歲男生小力(化名)的腎功能損害及尿毒癥,與高強度運動存在直接因果關系,其傷殘等級被評定為五級。江蘇省中醫院急診科副主任中醫師黃洋指出,高強度運動的確可能導致腎臟損傷,這是由橫紋肌溶解引發的連鎖反應。
據小力的媽媽呂女士介紹,孩子參加夏令營活動時,因在課上與其他學員交談,被老師罰做 1000個深蹲。孩子勉強做到200個的時候,腿部就出現了問題,無法繼續。“孩子當時就喊腿疼得厲害,當天送醫檢查過程比較簡單,醫生診斷為肌肉拉傷,最后只拿了點藥膏就讓我們回家了。”
小力在醫院接受治療
回家后的3天里,小力雙腿疼痛加劇,不僅無法行走,晚上更是疼得睡不著覺。再次送醫檢查后,被診斷為腿部橫紋肌溶解。由于就醫不及時,已對肝、腎功能造成損害,隨后出現蛋白尿和血尿等癥狀,最終確診為急性腎損傷,病情發展到尿毒癥階段,需要終身透析并接受腎移植手術。
為何高強度運動會對腎臟造成傷害?黃洋解釋,人體肌肉分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其中與運動最相關的骨骼肌屬于橫紋肌。一般來說,普通運動不會對機體造成損傷,但當突然進行高強度運動,或運動量遠超機體承受范圍時,橫紋肌會發生急性破壞并溶解,肌細胞內的肌紅蛋白、鉀離子等成分會釋放入血。大量肌紅蛋白進入血液循環后,會堵塞腎小管,導致腎小管壞死,引發少尿、無尿,最終導致急性腎衰竭。
此外,高強度運動時,人體為滿足肌肉供氧需求,會優先將血液輸送至肌肉,導致腎臟血液灌注量顯著減少。同時,運動中大量出汗會使血容量降低,進一步加重腎臟缺血狀態。當腎血流持續減少,腎臟濾過功能會受到嚴重影響,腎小管細胞的正常代謝和功能也會被破壞,從而加重腎臟損傷。
黃洋指出,橫紋肌溶解若能及時進行補液、糾酸、維持內環境穩定等對癥治療,隨著腎小管上皮細胞的修復,腎功能大多可完全恢復。但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肌肉損傷程度嚴重,基礎疾病較多或合并嚴重并發癥等,可能會遺留慢性腎功能損害,甚至發展為終末期腎病,需要長期進行血液透析治療。
“急診科經常會遇到因運動導致橫紋肌溶解,進而出現急性腎損傷的病例。”黃洋提到,新參加軍訓的青少年、希望短期內減重增肌而劇烈運動的健身人士,以及運動新手等,都是橫紋肌溶解的高發人群。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只有劇烈運動才會誘發橫紋肌溶解,誤服殘留“洗蝦粉”的小龍蝦、服用“他汀類”藥物或成分不明的“保健品”“減肥藥”,機體發生炎癥反應,或肌肉長時間受到擠壓等,都可能引起橫紋肌溶解,導致急性腎損傷。
為避免在日常運動中損傷腎臟,黃洋提醒:近期有感冒、發熱、勞累或得過橫紋肌溶解的人群,應避免劇烈運動;運動不可急于求成,要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和時間;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運動時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運動后進行肌肉拉伸,緩解肌肉痙攣;若出現肌肉酸痛、乏力、尿液顏色變深等疑似肌溶解的癥狀,應立即停止運動并盡早就醫,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萬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