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9歲的肖阿姨清晨因惡心、胃腸道不適前往江蘇省中醫院急診科就診,最終被確診為主動脈夾層。“這個病例讓我印象深刻,臨床上很少遇到這種情況,是以胃腸道癥狀為首發表現的。”急診科副主任中醫師黃洋向記者介紹,主動脈夾層是極為兇險的病癥,堪稱人體內的“定時炸彈”—— 一旦夾層破裂引發大出血,患者可能在短時間內面臨死亡威脅。
圖源:視覺中國
“人體的血管就像水管,健康的血管壁均勻圓潤且富有彈性,但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老化,彈性減弱。” 黃洋解釋,若長期血壓過高,持續的“高壓沖擊”會加速老化血管壁的損傷,使血管壁向外膨出形成“夾層瘤” 或“夾層”。當血壓突然急劇升高,或夾層瘤本身變得薄弱時,就可能發生爆裂。
作為人體內最粗的血管,主動脈一旦破裂會導致大出血,患者數分鐘內就可能出現失血性休克并迅速死亡,且目前尚無有效搶救措施能在短時間內阻止這一過程。
為何主動脈夾層難以早期發現?黃洋分析,首先因為其早期癥狀隱匿,常無明顯表現,僅以血壓升高為主,易被忽視;其次確診需依靠主動脈CTA檢查或血管造影檢查,這些檢查費用較高,通常不在常規體檢項目中;最后是該疾病缺乏特異性癥狀和體征不典型,很多時候需依靠醫生豐富的臨床經驗并結合檢查結果才能最終確診。
主動脈夾層的臨床表現多樣,疼痛是最常見的主訴,典型癥狀為 “撕裂樣” 或“刀割樣”的持續性銳痛,疼痛程度劇烈且位置與血管撕裂部位相關。部分患者會突然暈倒或神志不清,若發生血管破裂,還可能伴隨血壓驟降。“癥狀沒有固定模式,”黃洋舉例,肖阿姨就診時并無胸痛,僅血漿D-二聚體異常升高100倍,最終通過血管CTA才明確診斷。
黃洋提醒,若出現胸痛、肩背痛等胸部不適癥狀,尤其是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結締組織病病史,或有主動脈夾層家族史的患者,務必及時就醫;一旦確診主動脈夾層,需盡早到心胸外科就診,以便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要將血壓和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圍,并定期監測,避免其大幅波動,從而減少對主動脈的損害;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煙戒酒、低鹽低脂飲食、避免暴飲暴食和食用刺激性食物、保證大便通暢、充足睡眠以及適度運動等。
通訊員:劉成勇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萬惠娟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