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迎來夏至節氣。中醫理論認為,此時自然界陽氣鼎盛,人體陽氣外浮會導致體內陽氣相對虧虛,正是借助溫熱養陽的方法驅除陰寒、調節陰陽的絕佳時機,也是 “冬病夏治” 的黃金時間。當日,江蘇省中醫院 “2025 冬病夏治調理季” 正式啟動,推拿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腎內科等專家團隊現場開展義診,同步推出辨證論治、定制調理及免費穴位貼敷體驗。
頸肩腰腿痛夏季頻發
中醫調理正當時
“大夫,我總感覺乏力、沒精神,是濕氣重嗎?”“我一到換季就過敏,夏天調理能緩解嗎?” 活動現場咨詢者絡繹不絕,專家們為市民提供辨證論治服務,并給出一對一的調理方案。
推拿科主任、主任中醫師陶琦指出,現代人群因久坐辦公、缺乏運動,導致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及膝骨關節炎等疾病呈現年輕化趨勢,這類病癥在推拿科門診中十分常見。“這些疾病以疼痛為主要癥狀,還可能伴隨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與工作。”
以頸椎病為例,其發病與工作姿勢密切相關。當患者出現頸部疼痛、發涼、僵硬等癥狀時,醫生會從膀胱經、斜方肌等部位入手進行推拿治療,同時配合拔火罐、刮痧、穴位貼敷等療法,通常能達到預期效果。他進一步解釋,夏季陽氣旺盛,人體氣血較為充足,此時結合穴位貼敷等外治方法,不僅能通過刺激經絡發揮作用,藥物也更易滲透體內,促進氣血運行。他強調,“冬病夏治” 的核心正是借助自然陽氣推動氣血運行,達到 “通則不痛” 的效果。
此外,他提到除醫院治療外,日常保養同樣重要。患者需加強頸部、腰部和關節周圍肌肉鍛煉,同時進行姿勢矯正,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以頸椎病為例,建議每天做 30-40 分鐘斜方肌鍛煉,配合擴胸運動,夏季調理的效果會更好。”
“減脂祛濕貼”新療法
改善局部脂肪堆積
江寧院區康復中心主任、針灸康復科副主任劉蘭英指出,夏至后天氣悶熱潮濕,若過度貪涼,如長時間使用空調,容易損傷脾胃功能,引發便秘、大便粘滯、慢性腹瀉、困乏無力、食欲不佳等問題。針對這些情況,可使用“健脾助運祛濕方”或“減脂祛濕方”進行貼敷,以改善脾胃虛弱、祛除濕氣。
劉蘭英主任建議,在家可進行穴位按摩調理身體,先在腹部任脈上的神闕、中脘等穴位涂抹少許植物油,再用刮痧板或藥棒按壓這些部位的皮下結節或壓痛點。對于濕氣重、舌苔厚膩者,艾灸是不錯的選擇;刮痧、推拿、拔罐等方法也可根據個人體質酌情選用,均有助調理脾胃、祛除濕氣。同時她強調,適當運動非常重要,既能促進新陳代謝,又能帶動脾胃運化功能,幫助祛濕。
針對日益增多的肥胖問題,劉蘭英介紹,江蘇省中醫院針灸康復科今年新增了 “減脂祛濕貼敷療法”。不少人雖然體重指數未超標,但腹部、臀部和背部的脂肪卻過度堆積,這種療法或許能為他們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該療法通過調理脾胃功能來幫助減輕體重、祛除濕氣,主要將健脾化濕的中藥制成貼劑,貼敷于腹部任脈(如神闕穴)及背部脾俞、肝俞、大腸俞、胃俞等背腧穴,以調節臟腑功能。“此療法主要作用是塑形,減少局部皮下脂肪,但對整體體重控制效果相對有限。”
她提到,部分人群貼敷后可能食欲下降,這與貼敷頻次有關,“通常每周貼1-2次,如果增加到2-3次,對食欲的控制會更明顯。”劉蘭英提醒,減脂祛濕貼敷需辨證施治,主要適用于局部脂肪過度堆積或肥胖癥人群,并非人人適合。實施前需考慮個人皮膚過敏情況及臟器健康狀況,如遇急性發熱、急性胃腸炎、嚴重肝腎功能損傷、皮膚出血等情況,需結合具體病情判斷是否適用。
通訊員 劉成勇 孫茜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萬惠娟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