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視覺中國
視力下降、門窗變形……遇到這種情況,不少中老年朋友會以為“年老眼花”或“得了白內障”。其實,這極有可能意味著眼底黃斑出了問題。“我們在門診經常遇到一些中老年患者,發現視力下降時,往往誤以為是年老的正常變化,結果延誤了治療時間,最終導致失明。”江蘇省中醫院眼科主任施煒提醒,黃斑是視網膜上最重要的區域,一旦受損,視力便永久受損,無法逆轉,要引起充分重視。
威脅中老年人視力的“隱形殺手”
老年性黃斑變性又稱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是眼睛黃斑區結構衰老性退變的眼底病。黃斑位于眼睛視網膜中心,負責視網膜上成像,是視力最敏銳的部位。隨著年齡的增長,視網膜黃斑區的細胞代謝能力下降,抗氧化能力減弱,色素上皮細胞功能退化,影響到眼底的營養供應,從而引發眼底黃斑區的中心視力模糊、暗點、扭曲等癥狀。
“黃斑變性是威脅中老年人視力的‘隱形殺手’,其危害不僅限于視力下降,還會通過視物變形、色覺異常等,對日常生活產生不良影響,若不及時治療,將有致盲的危險。”施煒主任介紹,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該病現已躍居我國第三大致盲性眼病,7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可高達41%~44%,所以,早預防、早發現、早干預尤為重要。
老年性黃斑變性分干濕兩型
老年性黃斑變性常分為萎縮型(干性)和滲出型(濕性)兩種。干性型是一種進行性色素上皮萎縮,黃斑區可以出現大小不等的黃白色圓點,稱玻璃膜疣。早期自覺癥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濕性型表現為黃斑區出現新生血管、出血、視網膜下液及視網膜色素上皮層脫離等。干性老年性黃斑變性占該病病例約90%,可能發展為濕性,表現為視力急劇下降,甚至失明。
早期發現黃斑變性,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自我檢測,及時發現視物模糊、視物變形等癥狀。我們用一只手遮住一只眼,另一眼注視遠方景物,看看兩個眼的視覺是不是一樣,交替檢查各眼視力是否較以前下降;注視有線條柵格的窗框,是否有線條變彎、方格變形,還要注意有無黑影遮擋。一旦察覺到視覺異常,一定要及時到眼科就診。
老年性黃斑變性的治療
目前,黃斑變性是目前世界公認的最難治療的眼科疾病之一,現代醫學還沒有找到十分有效的治療方法。濕性老年性黃斑變性在短期內引起視力急劇下降,需要積極干預。西醫治療重點在于針對黃斑區局部,對新生血管、出血、水腫采取激光、玻璃體腔藥物注射、光動力療法、手術等。而干性黃斑變性屬萎縮性改變,病程發展緩慢,上述針對濕性型的治療對干性型是無效的。干性老年性黃斑變性的治療,常用方案為抗氧化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但其療效并不顯著。
老年性黃斑變性在中醫眼科屬于“視瞻昏渺”、“視直如曲”、“暴盲”等范疇。干性老年性黃斑變性患者多年老體虛,肝腎虧虛,精血不足,目失濡養、黃斑失養為病。國醫大師周仲瑛教授認為肝腎虧虛是干性老年性黃斑變性的主要病因病機,以“滋養肝腎,平肝明目”為主要治法,據此在家傳驗方的基礎上,自擬“滋陰明目方”,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
如何預防老年性黃斑變性?
醫學界認為,強烈的陽光對黃斑有一定的影響,眼睛也要做好“防曬”。戶外陽光猛烈時,應該佩戴太陽鏡或者是防紫外線的眼鏡,以減少強烈陽光的傷害。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均衡飲食,攝入富含葉黃素、維生素C、E和鋅等營養素的食物,戒煙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規律用眼,在使用手機、電腦和看書看電視時,要注意兼顧工作和用眼衛生的平衡,不要長期處于視疲勞狀態。
此外,建議5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眼底檢查,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及有家族病史者,每3-6個月復查一次。當出現門窗歪斜、人臉變形等癥狀時,需要立即就醫。
通訊員: 陳茜 孫茜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萬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