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找代表”這句親切的“民生暗號”,如今已成為無錫市民耳熟能詳的口頭禪。作為無錫市人大推出的一項深化全過程人民民主創新實踐的舉措,也是今年“無錫人大開放月”系列活動之一,要求每月第三周的星期二,全市各級人大代表走進1408個“家站點”,化身百姓身邊的“解憂人”,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努力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并為開放月活動注入溫暖而有力的民生底色。
傾聽民聲為民解憂
村民庭院里,幾張板凳圍成一圈。一位村民向坐在對面的無錫人大代表反映:“燃氣管道鋪好了,可總管被公路攔著,氣還是通不到家!”代表邊聽邊記,當場表態協調。而另一處社區活動室內,快遞小哥傾訴著心里的“揪心事”:工資結算、子女上學、工傷認定……在和人大代表們的交流中,一件件難事漸漸有了著落。
這些場景發生在今年6月10日錫山區的人大代表“家站點”活動現場。這天,全區125個聯絡點同時開放,現場協調解決142件,交辦20件。
同一天,在宜興張渚鎮善卷村人大代表聯絡站里,一場別開生面的法治“問診會”也在火熱進行。辦企業常出差的村民沈夕軍,帶著“如何界定正當防衛”的困惑而來,檢察官葉良結合典型案例,掰開揉碎講解了“防衛三要點”;被鄰居建房占通道的萬漢強,也從法官孟理想那里得到了清晰的維權指南。
同樣,無錫經開區各人大代表聯絡站里人頭攢動,教育局、社事局等部門負責人與代表同駐,23條涉及養老助餐、子女入學、交通治理的民生問題,當場就有了回音。“代表和局長一起來社區,問題當場就能得到解答,這樣的活動真貼心!”太湖街道萬科社區張阿姨的稱贊道出了群眾心聲。
6月12日,在梁溪區蓮蓉園社區嘉德花園的涼亭里,區人大代表、社區居民、城管部門負責人圍坐在一起,圍繞年初一份《關于解決城市餐廚廢棄物問題的建議》,展開了一場“掏心窩子”的對話,這場獨特的“棚下議事會”為破解社會關注的餐廚廢棄垃圾后續處理問題,匯集了民意民智。
這場全民參與的民主盛宴背后,正是無錫市人大“132、找代表”品牌三年深耕細作的成果,目前這個創新平臺已成為無錫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閃亮名片。
人大“觸角”深入“末梢”
從2022年6月開始,無錫市人大相關文件明確在市、市(縣)區、鎮(街道、園區)設立“人大代表之家”,在行政村、社區設立“人大代表聯絡站”,在社會公共場所和基層一線代表單位設立“人大代表聯系點”,把人大代表“家站點”建設作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關鍵抓手,織就了一張覆蓋市、市(區)縣、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的代表聯系群眾的網絡。
同時,將每月第三周的星期二固定為“代表聯系服務群眾日”,讓群眾知道“什么時候找代表”;1408個“家站點”,讓群眾清楚“到哪里找代表”,真正把民主的“觸角”延伸到了百姓家門口。
老舊小區改造、加裝居民樓電梯是新吳區人大代表和居民們一起面對面謀劃的“暖心工程”。在實地察看社區內部環境、垃圾收集房現況后,代表們記錄下居民的各方建議,無錫市人大代表朱翔說道:“民生無小事,我們會把居民建議和意見轉化為代表建議提交人代會,力求將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做到居民的心坎上。”
張鎮橋村位于惠山高新區洛社鎮,是典型的老齡化社區。在該村人大代表聯絡站開展的“132、找代表”活動上,區人大代表與選民群眾圍繞“養老服務”主題,共話民生關切。“多開幾家助餐點”“簡化老人轉院流程”“村級衛生院增加藥品種類”......人大代表們從專業角度提出了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等意見建議,并表示將持續全程監督把關,整合多方資源,確保養老服務規劃落地見效。
人大代表就是要持續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為居民創造更優質的生活空間。在江陰市云亭街道云亭村萬方庵浜河岸整治現場,代表們與群眾、村干部一起踏勘“清風公園”改造項目,共同出謀劃策。“公園里要多配備一些休閑健身設施”“最好設立一些有創意的打卡點”......群眾的“金點子”也讓在場的人大代表們深表贊同,更讓群眾對美好生活充滿期待。
濱湖區蠡湖街道中南社區是市人大代表孫銀龍所在的代表聯絡站。自2023年3月起,他和兩位區人大代表一起,雷打不動每月到站開展志愿服務,并以醒目的“紅板凳攤位”面對面聽取居民群眾的意見建議,逐步形成了“132、找代表”聯系服務群眾“集市”。兩年多來,志愿服務項目直接服務居民群眾2000多人次,逛“集市”的居民群眾達上萬人次。
許多代表感慨,通過“132、找代表”品牌活動的常態化開展,為調研提供了平臺,群眾問題能及時反應及時解決。三年來,5400多名各級人大代表和2800多名街道議政代表,用腳步丈量民情,累計聯系走訪群眾13.4萬余人次,推動解決問題4.1萬多個,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贊譽。
“132、找代表”活動開展以來,代表提交建議數量變少了——這看似“反常”的現象,恰恰印證了“132、找代表”活動的常態化成效。無錫市人大相關工委負責人表示,許多問題在日常的走訪聯系中就得到了及時解決,代表履職更高效,群眾辦事也更省心。
綻放全過程人民民主絢麗之花
從“代表夜間議事廳”到“板凳議事廳”,從“民意收集箱”到“云上接待室”,無錫各地正不斷創新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載體——人大代表“家站點”,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讓民主的陽光照進每一個角落。近年來,無錫市人大著力推動人大代表“家站點”的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三化”建設,并上線運行人大代表“家站點”模塊,通過信息化手段不斷拓展社情民意表達渠道,推動“132、找代表”活動常態長效、提質增效。
為了讓“132、找代表”品牌活動更好地服務群眾,無錫各地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特色鮮明的履職陣地。江陰市月城鎮代表之家的“五彩工作法”、顧山鎮代表之家的線上線下雙軌履職,讓代表服務既有“顏值”又有“內涵”;宜興市丁蜀鎮代表之家的陶瓷藝術作品展示區、西渚鎮白塔村代表聯絡站的“1+N”履職品牌,將地方特色與代表履職深度融合;梁溪區政務服務中心代表聯系點的“馬上辦”、錫山區的“碼上呼”、惠山區的“代表在線”、濱湖區的“直播+”等創新舉措,則讓民意表達更便捷、更高效。
這些特色做法不僅激發了代表履職的積極性,更實實在在地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除此之外,濱湖區醫衛行業人大代表發揮專業特長,定期為特殊群體義診;宜興市川埠社區的“法官+工作站”,開啟基層訴源治理新模式......這一切也讓群眾真切感受到了“人大代表就在身邊”。
三年砥礪奮進,“132、找代表”品牌不僅架起了代表與群眾的“連心橋”,更讓民主融入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相關人士稱,未來,無錫市人大將繼續擦亮這一品牌,讓“132、找代表”的聲音傳得更遠、更響,讓民主實踐在基層迸發出更大活力,書寫更多溫暖人心的民生故事。
通訊員 吳仁軒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