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從外面運動回來,渾身熱汗淋漓,從冰箱里取一罐冰凍汽水降溫消暑,極為舒暢痛快。尤其猛飲一大口后,隨之而至的打嗝,帶來的愜意感覺,猶如已經抵達了人生的巔峰。
相信有不少人和我一樣,對汽水的初始記憶,被定格停留在童年的某個陽光猛烈、蟬鳴聲聲,躲在街頭的樹蔭下美滋滋喝汽水的夏天。那時候,汽水是舊事物,也是新事物。我的父輩一代,對很多物品的稱謂,仍帶有濃濃的舊時代痕跡。如肥皂稱為“洋堿”,汽水稱為“荷蘭水”。緣于清末汽水從歐洲引入,荷蘭是當時主要的貿易國,人們誤以為汽水是荷蘭人發明的,故這一稱呼廣為流傳。不過在我七八歲之前,市面上是沒有汽水這種東西的,其后街頭有了小販,才有人用自制的推車,推一個大保溫桶到繁華路段賣汽水。
保溫桶里的汽水,通常已不夠冰凍,撬開蓋子,會發出“噗”一聲悶響,然后會有大量氣泡升騰聚集,沖向瓶口。這時若不趕緊猛喝一大口,就有可能溢出損失一部分。冰涼的汽水滑入喉嚨,有一種輕微的刺激感,充盈于胃部的碳酸氣泡從食道反溢出來,讓人發出滿意而又響亮的打嗝聲,郁積胸中的濁氣,仿佛也隨著這一聲打嗝被全部清除干凈。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汽水已經越來越便宜,完全不會構成經濟負擔,但是給人帶來的愉悅,卻絲毫不減當年。有時候與朋友郊游遠足,帶一些熟食,幾罐汽水,大家坐在輕柔的春風里野餐,便能度過愉快的一天。多年前我看到一個法國華人,在巴黎馬拉松設置的中途補水點,把大瓶汽水分裝成一個個小杯,為參賽的華人選手提供飲品。
我問這樣做的用意。他說,對于跑了幾十公里,已經極度疲憊,需大量補水的長跑者來說,汽水里的糖分太重要了,可為身體提供能量,讓人感到愉悅,從而堅持下去。目睹了這一幕,我也就理解了當今的一些年輕人為何會戲謔汽水為“肥宅快樂水”——汽水雖然容易讓人發胖,卻能助人承受生活的苦難,不至于灰心消沉,委靡不振。
作者:陶琦
來源:揚子晚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