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去學校帶早讀,在街角等車,我遠遠聽到前面有人在唱歌。好奇地走近,聽到詞了:“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勞動,為她打扮,為她梳妝……”你別說,嗓音雖然有些沙啞,但中氣還挺足,情感也很投入。這誰呀?拐過街角,一個橘黃的身影映入眼簾。原來是位環衛工人,和我一樣,也在趕早上班呢。他看上去六十好幾了,矮矮瘦瘦的。寬大的工作服套在身上顯得空空蕩蕩,如果把他手中那大掃帚橫過來,估計也不比他矮多少。他邊掃邊唱,很輕松愉快的樣子。
從那以后,每周上早讀我都能碰到他。時間一長,我們成“熟人”了。每次,他依然是揮著掃帚,哼著歌,唱得最多的就是那首《在希望的田野上》。有時,他看見我在跑,就會停了唱,對著我喊:“車還沒走,不要急的哦!”看我氣喘吁吁地站定,他總露出慈祥的笑容,有次還說:你們當老師的不容易,要起大早,還天天要盤頭腦子,現在的小鬼不好教呢。我說他也辛苦,他便連連擺手說:“我辛苦個啥!只要把地掃干凈了,我心里就亮堂,不煩其他神呢。”
有一次,我忍不住說:“您唱得挺好的呀!”見我夸他,他很意外,羞澀地說:“我瞎唱唱呢!”嘴里謙虛著,滿臉的皺紋卻笑成了深溝。我問他咋這么喜歡唱這歌。“這歌好哇!唱的就是我們農村的事哦,田埂、小河、麥子、高粱、插秧,還撒網打魚,我唱起歌來,做事更有勁呢!”
我原以為老人這么大年紀還做環衛工,不是經濟困窘就是兒女不孝。誰知根本不是。那天,校車誤點了,我和老人聊了會家常。得知他兩個兒子在城里“混得都蠻好”,對他也關心照顧得很,早不同意老父親做這份工作了,但老人自己執意要做。“這事情做習慣了,不做還真難受哦。也怪,我歇在家里總是這痛那癢的,后來知道這路段缺人,就來了。你別說,一做事那些毛病全都好了,嘿嘿,每天把這地掃干凈了,我心里舒坦著呢!”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人們在明媚的陽光下生活,生活在人們的勞動中變樣……”
瞧,老人又歡快地唱起來了!
作者:查晶芳
來源:揚子晚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