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港城暑氣漸盛,文化惠民的暖流卻如茉莉花香般沁人心脾。6月27日,連云港市“茉莉花開”文藝直通車在東??h西雙湖與連云區前三島同步開啟。
雨后的西雙湖畔夜色如畫,水晶塔下燈火璀璨,“茉莉花開滿晶都 黨群聯歡慶七一”文藝演出在省級與本土文化的交融碰撞中拉開帷幕。這場由東??h文廣旅局牽頭打造的文化盛宴,創新融合省級文藝精品與本土文化特色,吸引近2000名市民駐足觀演,讓優質文化資源以“直通車”形式直抵基層末梢。
江蘇省演藝集團帶來的現代京劇《杜鵑山》選段與傳統京劇《霸王別姬》成為當晚“流量擔當”。二級演員董晶剛柔并濟的唱腔,喚醒了老一輩觀眾的紅色記憶,也讓年輕群體感受到傳統藝術的當代魅力。省級藝術院團的舞蹈《黨的兒女》《長鼓敲起來》等節目,以精湛技藝將黨的奮斗歷程與民族風情娓娓道來,實現了“送文化”精準落地。
東海縣本土文藝力量同樣亮點紛呈。以江蘇省勞動模范郝大寶為原型創作的現代呂劇《花樣的日子》,用“滿村百花放,處處花香濃”的唱詞勾勒鄉村振興新圖景;改編自東海縣抗日老人楊鳳岐真實故事的情景劇《烽火老圩門》,在感動與淚水中傳遞革命精神;舞蹈《珊瑚頌》則以浪漫主義舞姿詮釋革命理想。這些作品將本土文化資源轉化為藝術創作素材,展現了從“送文化”到“種文化”的跨越式發展實踐。
活動創新融入“文藝演出+圖書展銷”模式,東海新華書店設置的“江蘇書展”預熱展銷區成為最具煙火氣的文化角落。兩小時內售出各類圖書100余冊,少兒科普讀物備受青睞,不少家庭現場共讀,讓書香隨湖風浸潤晶都。兩輪互動問答環節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全民閱讀”等知識融入文藝演出,00后青年劉玉關于“手機聽書、抖音解說也是閱讀新方式”的搶答,彰顯了文化惠民從單向輸出到雙向互動的轉變。
同一日,黃海之濱的前三島迎來了滿載“文化大禮包”的“茉莉花開”文藝直通車。這場由中共連云區委宣傳部主辦、連島街道辦事處承辦的活動,將舞臺搭在海防前線,為駐島官兵與居民獻上兼具思想深度與藝術溫度的文化大餐,架起了陸地與海島的精神橋梁。
連云港市淮海劇團帶來的相聲《歡聲笑語》、二胡獨奏《賽馬》、經典戲曲《武家坡》等節目,讓簡樸的海島舞臺瞬間洋溢熱情。演員們以接地氣的表演形式,將歡聲笑語送抵守島軍民心間,緩解了海島生活的單調孤寂?!霸趰u上能看到這么專業的演出,感覺特別溫暖。”一位駐島民兵的話語,道出了文化慰問的重要意義。
理論宣講環節成為活動的思想燈塔。江蘇省第七屆紅色故事宣講大賽金牌講解員劉媛深情講述86年前連云港保衛戰的英雄戰歌,闡釋新時代港城人“用紅色追趕紅色、用現實致敬歷史”的奮斗精神;民兵代表吳茂山分享親身經歷的守島故事,以艱苦環境下的堅守引發觀眾強烈共鳴。這種“理論+故事”的宣講模式,讓黨的創新理論與革命傳統在海島深處生根發芽,激發了“強國復興有我”的使命擔當。
書香傳遞環節為海島注入文化活水。價值一萬元的精品圖書涵蓋軍事理論、文學經典、實用技術等領域,被捐贈給前三島書房,打造“家門口的精神糧倉”。當書香與海風中的曲韻交織,不僅豐富了守島人員的文化生活,更傳遞了社會對海防一線的深切關懷。
“茉莉花開”文藝直通車在東海縣與連云區的雙線聯動,正是連云港市構建“省市資源引領—縣級層面推動—鎮村開展活動”文化惠民服務鏈的生動寫照。今年以來,全市以該直通車為載體,推動優質文化資源向基層下沉、向海島延伸,已累計開展專場文化活動280余場,線上線下惠及群眾200多萬人次,構建起全域覆蓋、多元融合的文化惠民新生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校對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