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彧
“蘇超”熱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顯然,這已不僅是一次足球賽事,更是一次特殊的“媒介事件”,在足球本身之外具備衡多的實踐意義。
媒介事件是一個傳播學概念,是指經由組織策劃、依托大眾媒介廣泛傳播并引發公眾集體關注的儀式性活動,具有儀式性特征和社會整合功能。典型如奧運會的媒介直播一向是形成社會整合,塑造“想象的共同體”的重要途徑。在參與、觀看、討論賽事的過程中,人們實現整體性認同。
但有趣的是,作為媒介事件的蘇超卻似乎無意塑造整體性認同,相反,其敘事都在指向“分”,鼓勵去追求“異”。更奇妙的是,這個“分”和“異”的最終價值導向,卻走向了“同”,連“散裝江蘇”這么固有的傳播概念都在一定意義上被重塑為“整裝、精裝”了。從這個意義上說,蘇超是一種新型的媒介事件,其意義在于發現附近、想象附近、重建附近。
“附近”是社會學家項飆提出的一個社會學概念,早些年,他在一次訪談中指出“附近在消失”,意指人們越來越依賴于數字網絡空間,習慣于想象遠方和未來,卻對真實生活環境和當下忽略和逃離,越來越不在意真實的、各具特色的“地方”,無法實現與地方(以及附近的人)的聯結。這種“遠方崇拜”帶來了懸浮、焦慮、冷漠、孤獨等等社會癥候。遠方和未來往往是同質化的,項飆和一些社會學家努力將“附近”學理化,呼吁青年一代行動起來,重建“附近”,將目光拉回到“身邊”。
不過,社會學者們提出的重建附近方案,諸如城市漫游、讀書會、學術酒吧,社區營造、藝術表演場所等實踐方式,被很多人批評為是“懸浮感”滿滿的小資文化符號。學者們還祭出過一樣重建附近的“法寶”:建議青年人逛早上8點前的菜市場,顯然,這種建議也不是很靠譜。
重建附近的前提是發現附近。短視頻時代,人們習慣于要么把目光投向遠方,投向宏大,要么全然將鏡頭反向自己。附近/地方消失了,附近/地方的人也消失在視域中,地方性媒體也失去了錨定點。地方是附近的延伸,“附近的消失”是學者韓炳哲所謂“他者的消失”的一種狀況,不是指他者在物理意義上的消失,而是他者在主體面前失去了“異質性或否定性”,因此似乎不再存在。“蘇超”讓附近/地方變得可見而具體:蘇州沒有機場,唐詩三百首里沒有泰州,各地的飲食特產、風土人情,歷史文化風景名勝,這些構成地方獨特性存在的“地方性知識”,在蘇超媒介事件中成為共享的文化密碼。
附近/地方的人也顯出了無比生動活潑的容貌。516名球員中,職業選手僅29人,更多是來自行各業的業余球員,有騎電動車送外賣的徐州小伙、寫代碼的南京程序員、在鹽城灘涂挖蛤蜊的漁家子弟,有高中生、大學生、有新上任的39歲村支書。“附近的人”是豐富多彩的個體,不是只憑職業和身份定義的標簽。而各個城市的體育場,作為一個個公共空間(而非消費或運動空間)被重新發現,人們趕往曾經冷清、久被遺忘的體育場,在這里開展真誠的人際交流和真切的具身體驗,實現情感共鳴。
重建附近需要想象力,想象附近依靠敘事。“蘇超”的媒介敘事框架是“內斗”和“對抗”,從“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天時地利人不和”“爭當南哥”這類看起來毫不和諧的宣傳語展開,水蜜桃和鹽水鴨的甜咸,蘿卜干歸常州還是淮安,一一鋪墊起十三太保的“愛恨情仇”。城市隊賽前拉歌諧音梗是第二個高潮。城市傳播中擬人化、人格化策略其實并非蘇超媒介敘事的發明,不過,東北“爾濱哥”和南方“小土豆”的“情感故事”讓女性反感,還有濃濃的營銷味,“太保”之間的思念、哀愁與仇怨顯得真摯純粹。
敘事激活地域文化歷史記憶,“沒有假球,全是世仇”,“沒有黑幕,全是恩怨”代入劉邦項羽楚漢爭霸。煙花三月的揚州,泰州揚州的姻親,鎮江徐州間的血脈,常州的恐龍,鹽城的麋鹿,淮安的梁紅玉……媒介定制的各城市賽事海報,把這些集體記憶落到了實處。難怪媒體評論說,沒有千年歷史文化積淀,玩不了蘇超海報梗。江蘇各地文化符號豐富,網友們如入寶山,眼花繚亂,十次蘇超都用不完。
蘇超的意義并不止于喚醒地域文化血脈,它還生發出全新的地方內涵。被戲稱散裝的江蘇,在輿論場中似乎一直存在著城市間只可意會的“鄙視鏈”。江蘇一省方言就有三種:吳方言,江淮官話,中原官話。江蘇的文化標簽是吳韻漢風,吳韻總是要排在漢風前。這一由GDP確定的單一層次標簽,被蘇超顛覆重塑。城市變成新的“想象之場”,而江蘇因此生成了新的文化性格:自嘲與幽默。蘇錫常笑納了“太湖三傻”。常州隊積分墊底,“常”字隨輸球漸失筆畫,成網友調侃的“吊州”與“巾州”,甚至I州和0州。輸到失“常”,卻越輸越開心。用“文旅消費補償、緩解了輸球的尷尬”并不能完全解釋,它更是一種智慧、開放、接納與誠實。
重建的“想象之場”具有顯而易見的經濟功能,它助推江蘇文旅融合的新發展,迅速帶動旅游業的繁榮,其效應已不需要再強調。除了文旅繁榮,除了足球事業產業的興旺,蘇超還為“附近消失”的現代性癥候提供了療愈方案。蘇超這一媒介事件引發媒介旅行和在地旅行,人們重建起對附近/地方的好奇和信任,觀察附近的空間,感受到附近的他者,展開了與附近的真實互動、發展真實的社會關系,實現情感而不只是信息(賽事比分)的連接,共同抵抗現代性的懸浮、孤獨與焦慮。從社會學意義上說,蘇超證明了重建“附近”、找回生活的煙火氣與人情味,并非遙不可及的學術理想,而可以是一場由普通人共同參與、充滿激情與創意的全民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