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摸海星、能逗機器狗,還能用指紋作畫……這樣的科普體驗你見過嗎?5月24日,2025年江蘇省暨南京市“全國科技活動周”和“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場活動在南京師范大學拉開帷幕。今年活動以“矢志創新發展,建設科技強國”為主題,江蘇省將舉辦各類科技、科普活動近4000場,其中特色性群眾主題實踐活動400場,打造一場全民參與的科學盛宴。
本次活動采用“展覽+互動+體驗”的多元模式,通過科學家精神展、科普成果互動展等豐富形式,全方位展現江蘇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擔當。其中,科學家精神展以精神譜系可視化的方式呈現了江蘇籍科學家的愛國情懷與創新精神;科普成果互動展則將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前沿科技轉化為可觸摸、可參與的體驗項目,讓高深科技“飛入尋常百姓家”。
活動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子建、東南大學教授張川以深耕科研一線的鮮活實踐與深邃思考,深刻詮釋科學家精神的豐富內涵。他們的分享既映照出科技攻關的艱辛與榮耀,更傳遞出“以科學之志,赴時代之約”的信念力量,激勵青年學子在科技攀登之路上以理想為帆、以創新為槳,在探索未知、服務國家的征程中勇毅前行。
活動現場舉行了多項重要儀式。省市科技、科協、在寧高校、全省科普基地向全體科技科普工作者代表們發出了宣傳科普法的倡議;省市科技、科協、宣傳、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為各類大賽的優秀選手和作品代表進行了頒獎;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與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圍繞“科學與文學創意”簽署產教合作協議;現場還發布了南京市第七批“文明實踐伙伴”單位名單,至今已招募伙伴單位72家。
會場外的互動體驗區成為活動現場最受歡迎的區域。南京科技館科普大篷車帶來了20余件互動展品,其中包括一臺智能機器狗和一臺無人機。現場工作人員稱,無人機作為新增互動展品具備拍攝和交互功能,為參觀者帶來全新體驗。她說:“希望通過這些高科技互動展品,激發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對科學探索的興趣與熱情,從而培養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這種寓教于樂的科普形式,讓深奧的科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有效拉近了公眾與科技的距離。”
“中華指紋天下先”,我國對指紋的認知與應用已有數千年歷史。江蘇警官學院帶來的創意指紋畫吸引了許多小朋友參與,他們用指尖蘸取顏料,在紙上點印出朵朵梅花,既體驗了指紋的獨特性,又感受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志愿者們通過指紋畫、互動體驗等形式,帶領小朋友們觀察指紋的細節特征,認識斗型紋、箕型紋等基本紋型,在趣味互動中播撒科學的種子。
“免費觸摸海星啦!”在南京海昌海洋探索館的互動展區前,記者看到許多小朋友正興奮地體驗著海洋生物觸摸活動。該展區不僅有麥哲倫企鵝標本,還有水母、面包海星等。最受歡迎的要數可以讓小朋友觸摸的面包海星。工作人員特別提醒,雖然允許觸摸,但要注意不要將海星翻轉,因為它們在人工環境中很難自行恢復原位。這種互動體驗既有趣味性,又能讓小朋友們直觀了解海洋生物的獨特習性。
據悉,今年科技周期間的活動從貼近生活的實用科技展示,到沉浸式互動體驗,再到充滿奇趣的科學實驗……活動實現了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的全覆蓋,讓科技創新成果更好地惠及大眾,為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建設科技強省注入新動能。
通訊員 徐陽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閆春旭
校對 王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