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一群對昆曲藝術充滿無限熱愛與追求的小昆迷們齊聚江蘇省蘇州昆劇院,滿懷期待地迎來了揚子晚報與江蘇省蘇州昆劇院聯手打造的“姑蘇水磨調”2025少兒昆曲基礎暑期班的第二節課程。在江蘇省蘇州昆劇院三級演員楊寒老師的悉心引領下,學員們不僅深入探索了昆曲臺步、圓場、指法的奧秘,更首次踏入了水袖技法的奇幻世界。
課程伊始,便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還課”挑戰。楊寒老師以她那嚴謹細致的教學風格,對上節課的單腕花、雙腕花技巧進行了 逐一檢驗。隨機點名的緊張氛圍,讓小昆迷們個個屏息凝神,全力以赴。這一刻,他們也體會到了“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的艱辛與不易,明白了每一次舞臺上的完美綻放,背后都是無數次的汗水與堅持。
緊接著,在楊寒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小昆迷們迅速調整狀態,投入到新一輪的學習中。他們的小手雖然稚嫩,卻充滿了對昆曲藝術的渴望與熱愛。從一個個單一的動作到連貫優美的舞姿,每一步都凝聚著他們的努力與汗水。課間休息時,來自常熟市的“小昆迷”劉宇琦更是主動向老師請教動作細節,楊寒老師則以習字為喻,耐心解答,鼓勵孩子們從基礎做起,穩扎穩打,“昆曲的學習就像學習寫字,要從一撇一捺學起,打好基礎,字才能寫得穩,寫得正。”
最令人期待的環節終于到來——小昆迷們換上了精美的水袖練功服,仿佛瞬間化身為昆曲舞臺上的小演員。在楊寒老師的帶領下, 他們輕輕甩動水袖,時而如微風拂面般輕柔,時而如雷霆激蕩般有力。水袖在他們手中仿佛有了生命,隨著節奏與情感的起伏,訴說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教室廳堂內,水袖翻飛,美不勝收,孩子們也在這一招一式的練習中,逐漸走進了昆曲藝術的殿堂。
“我今年18歲,剛參加完高考,帶著對傳統戲曲的好奇走進了這個全新領域。”面對鏡頭,這位零基礎的姑娘劉宇琦坦言,“之前全靠網絡視頻模仿唱腔,連‘身韻’這個詞都是第一次聽說。”回憶起初次看專業演員表演的場景,她眼睛發亮:“臺上老師的水袖翻飛,可自己練起來才發現,每個眼神都得磨上百遍。”當被問及學習期待時,她揚起還帶著學生氣的笑臉:“希望這門課不僅能讓我舉手投足更有韻味,更能把這份傳統文化帶來的自信,變成照亮生活的陽光。”
實習生 張佳怡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梅方瀅
校對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