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本應是孩子們歡樂的時光,然而假期伊始,交通安全隱患便給多個家庭蒙上陰影。近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從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了解到,6月30日至7月1日,該院外科重癥監護室已接連收治了4名因交通意外導致重傷的兒童,傷情觸目驚心。
醫護人員為患兒進行治療
地下車庫騎車失控撞墻,未戴頭盔男孩顱腦損傷住進ICU
蘇大附兒院外科重癥監護室副主任劉鋒介紹, 6月30日當天,醫院就收治了3名重傷患兒,3人傷勢均較為嚴重。其中一名未滿14周歲的男孩,獨自騎電動自行車上路直行時,不幸被一輛右轉的大貨車撞擊,重重摔倒在地。經檢查,他顏面部多處骨折、右肱骨骨折、肺挫傷,胸椎也受到損傷,目前生命狀態趨向平穩。
另一名8歲兒童由其父親騎電動自行車載行時遭遇交通事故。由于孩子沒有佩戴頭盔,事故造成他顱腦損傷、股骨骨折,肝臟也出現挫傷。還有一名男孩在地下車庫坡道騎自行車玩耍,下坡時因速度過快失控撞墻。同樣因為未佩戴頭盔,頭部直接撞擊墻面,造成顱腦損傷,目前正在重癥監護室接受救治。
7月1日晚上,又一對姐妹騎乘一輛電動自行車時與機動車發生猛烈碰撞。事故導致11歲的妹妹頭部遭受重創,顱骨骨折、顱腦損傷,入院時已意識不清,生命垂危,目前仍在重癥監護室進行搶救。
“暑假才剛開始,我們就接連接診多例因電動自行車、自行車事故受傷的孩子,部分孩子傷勢極重,意識尚未清醒。”劉鋒語氣沉重地指出,“從重癥監護的角度看,暑假期間因交通意外傷住院的兒童數量明顯增多,交通事故造成的嚴重傷害占比確實偏高?!眲h特別強調,電動車出行安全不容忽視,必須嚴格遵守交通法規,無論是騎行者還是乘坐者都要佩戴好安全頭盔,規范進行車輛充電和維護,并且時刻警惕,務必遠離大型車輛,如大貨車,以規避其視野盲區和內輪差帶來的致命風險。
遇車禍先打120!醫生劃重點:止血、保通暢、別亂動、等專業救援
一旦不幸遭遇交通意外,第一時間的科學處置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傷者的生死與后續康復。劉鋒詳細介紹了關鍵的急救步驟:首先,必須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準確報告事故地點和傷者情況。同時,要迅速評估現場環境是否安全,確保救援者和傷者不會遭遇二次事故。緊接著,需要快速判斷傷者的生命狀態。如果發現傷者心跳呼吸停止,必須爭分奪秒進行心肺復蘇。若傷者尚有生命體征,則要優先處理出血,小傷口按壓包扎,大出血則需加壓包扎,必要時可使用止血帶,但務必記錄使用時間,防止肢體缺血壞死。在施救過程中,保持傷者呼吸道通暢至關重要,要及時清除口腔內的異物,防止窒息。同時,要注意給傷者保溫,避免體溫丟失,可用衣物或毯子覆蓋身體。
劉鋒特別鄭重提醒,在急救過程中,絕對不要隨意移動傷者! 尤其是當懷疑傷者有脊柱損傷時,任何不當的移動都可能造成災難性的二次傷害,加重病情。正確的做法是等待專業醫護人員使用專用器械進行固定和搬運。此外,如果傷者身體有異物插入,切勿自行拔出,以免引發難以控制的大出血,應保持異物原位固定,等待專業人員處理。
除了交通安全,劉鋒和醫院方面也提醒廣大家長,暑假期間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高發期,溺水、觸電、燙傷、高空墜落等風險同樣需要高度警惕。家長應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提升他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為孩子營造安全的居家和出行環境,定期檢查家中的電器、燃氣設備及窗戶防護等,及時消除隱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二條規定,駕駛自行車、三輪車必須年滿12周歲;駕駛電動自行車和殘疾人機動輪椅車必須年滿16周歲。劉鋒呼吁廣大家長務必嚴格遵守這一法律規定,切勿讓未達到法定年齡的孩子違規騎行相應車輛上路,這不僅是對法律的尊重,更是對孩子生命安全負責的底線。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添翼 實習生 鄔慧勤
校對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