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染蘭亭,詩行越千年。日前,蘇州工業園區第一中學第七屆閱讀節在青蘋果劇場圓滿落幕。當水墨丹青邂逅少年意氣,師生們以文化盛宴為閱讀節鐫刻句點,在古今對話中探尋永恒風骨。
一卷 風雅集萃
《洛神》驚鴻起
水袖輕揚,衣袂翻飛。舞者以翩若驚鴻之姿重現曹植筆下“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將河水洛神的絕代風華凝于一眸一笑。燈光如水墨暈染,舞步似賦韻流動,古典美學在現代舞臺上重生。
《蘭亭序》合唱鳴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清越與渾厚的聲音交織,演繹王羲之醉后揮毫的恣意。曲水流觴的意象化作舞臺光影,觀眾仿若置身會稽山陰,見證千古法帖誕生的剎那靈光。
《高山流水》遇知音
古箏弦動,如冰河解凍,似孤峰回響。演奏者以指尖勾勒伯牙子期的精神圖譜,湍急處如鐵馬冰河,婉轉時若竹林私語,一曲終了,余韻仍繞梁不絕。
《君子品格》穿越時空
舞臺劇《世說新語之君子品格》驚艷全場!學子們執卷穿越,與陳元方論信、陪王子猷訪戴、觀嵇康刑場奏絕響、助陶潛辭官、見謝道韞橫刀……五幕悲喜劇串聯魏晉名士的“守誠”“率性”“不屈”“超然”“勇毅”,將典籍中的精神密碼轉化為青春表達。
《山河為證》誦風骨
朗誦《山河為證,風骨長存》,以雷霆之勢喚醒亂世肝膽:
建安風骨:“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銅雀臺烽煙與孟德壯志共振;
竹林悲歌:“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廣陵絕響刺破司馬氏的陰霾;
東籬菊香:“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五斗米難折陶令傲骨;
蘭亭墨韻:“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生死之問化作筆底云煙。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齊誦,將魏晉風骨熔鑄為當代精神坐標。
二卷 風骨新承
閉幕式上,學校還對在閱讀節開展過程中創作了優秀作品的同學們進行了表彰。
同學們或者以工筆重彩勾勒《世說新語》名士群像,衣紋褶皺間透出魏晉風流;或者書法創作以行草抒懷,《蘭亭序》筆意與少年心性共鳴;還有的同學手繪折扇融山水人物于一體,開合之間盡顯超然氣度。更有同學創作了“魏晉朋友圈”,盡顯魏晉風流。
三卷 閱讀永不散場
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從《詩經》里的“昔我往矣”到《世說新語》的“寧飲盜泉”,華夏文明的基因在典籍中綿延。第七屆閱讀節以魏晉為舟楫,渡我們穿越歷史迷霧;而真正的閉幕,是每個人將書中風骨化作腳下征程。愿師生們心有魏晉明月,身立時代潮頭。閱讀未央,風骨長存。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顧秋萍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