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蘇州校園曬寶之十中西花園啟動,位于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校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蘇州織造署舊址等三大“寶貝”將加大開放力度,市民可以定期預約參觀。
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校始創于1906年,前身為蘇州振華女子學校。走進十中西花園,園林式的景觀和濃濃的書卷氣息撲鼻而來,造就了其“最中國學校”的美名,蘇州織造署舊址(含瑞云峰)就藏在這所校園里。
記者了解到,蘇州十中校園第一寶是蘇州織造署舊址,它是江南三織造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康熙十三年,350年前設置,主要功能是管理江南絲織業。首任織造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據考證曹雪芹幼時曾居住在這里,因此織造署是紅學關系密切。
第二寶是織造署西側的行宮,是康乾南巡駐蹕之地,建于康熙二十三年。行宮內有一塊太湖名石——瑞云峰,高6.23米,寬2米多,也是全國文保單位,1799年從留園搬至行宮。它是宋朝花石綱事件的遺物,在《水滸傳》有記載,它全面呈現了太湖石“皺漏瘦透”的四大特點。
第三寶是振華女子學校的辦學舊址。這里走出了費孝通、李政道、何澤慧、楊絳等影響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大師,行政樓、大禮堂、圖書館、來今雨齋、己巳亭、凝懷亭等訴說著那段艱辛而光榮的歲月,記錄了學校“誠樸仁勇”和“振興中華”的辦學追求。
“蘇州十中西花園是定期對市民開放的園林,原來的開放頻率相對較低,這次開放可以讓廣大市民和游客實地來感受體驗蘇州的絲綢文化、園林文化以及教育文化,進行文化浸潤。”蘇州第十中學黨委書記周穎向記者介紹,除了開放寶藏場所,學校還將與蘇州絲綢博物館合作辦展,向市民展示十中輝煌的辦學成就,呈現蘇州這片崇文重教之地的亮麗色彩。
啟動儀式上,蘇州絲綢博物館向省蘇州十中贈送仿制“清代蘇州織造府貢品——湖色纏枝牡丹紋漳緞”,蘇州十中回贈“蘇州織造署文創紀念品”。
74歲的方菊英家住在學校附近,她和老伴散步走進十中西花園參觀。“這里有全國聞名的瑞云峰,氣勢很雄偉,以后可以經常來參觀很開心,這里的文化氛圍非常好。”
6月29日起,名城保護集團提供運營服務,市民游客可預約入校,參與校園曬寶活動。蘇州名城保護集團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鐘夢玲表示,未來將與十中深度合作,圍繞織造署歷史、絲綢文化和園林藝術,開發特色課程與研學項目,把織造署打造成青少年感知城市歷史、涵養家國情懷的“第二課堂”。同時,還將拓展開放時段,升級智慧預約導覽系統,并逐步推出夜游演藝等創新項目。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顧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