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榫卯技藝、弘揚匠心精神,6月25日,常熟市沙家浜鎮昆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一榫一卯 匠心木作”非遺DIY活動,吸引15名小朋友參與,在“一鑿一磨”間感受傳統木藝魅力。
活動志愿者以魯班鎖為切入點,通過動畫短片與實物模型,講解榫卯“以凹凸嵌合替代釘膠”的千年智慧。孩子們圍坐一圈,驚嘆于“不用一釘一膠,卻能筑牢家具”的精妙結構。老木匠現場演示“燕尾榫”“格肩榫”等基礎技法,并鼓勵孩子們:“榫卯是木頭的‘語言’,用心聽就能學會!”
在“DIY”時間,孩子們領取榫卯小木凳、魯班鎖等材料包,在志愿者的協助下,用砂紙打磨木料、用木槌輕敲榫頭,完成屬于自己的木藝作品。8歲的朵朵邊拼裝邊說:“原來木頭能‘咬’得這么緊,比樂高還有趣!”活動還設置“創意榫卯”環節,孩子們用剩余木料設計“小木船”“迷你書架”,展現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活動尾聲,孩子們為作品系上“非遺傳承卡”,寫下對榫卯技藝的理解:“我想當木匠,造不用釘子的房子!”昆南村文化信息員表示,后續將開設“非遺小工匠”暑期班,邀請老匠人駐村授課,讓傳統文化在孩子們手中“活起來、傳下去”。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梅方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