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場溫暖的雙向奔赴,當學校的專業賦能與家庭的溫情陪伴相遇,便能繪就孩子成長的最美畫卷。在蘇州彩香教育集團,“繪彩擷香” 不僅是教育理念的詩意表達,更是家校協同育人的生動實踐。集團各校深耕家庭教育指導領域,以分層化、體驗式、生態化的創新舉措,搭建起家校心靈對話的橋梁,讓教育的芬芳浸潤每個家庭。在近日姑蘇區中小學家長會優秀案例評選活動中,三所成員校分獲2個一等獎、1個三等獎。
彩香實驗小學根據低年級“適應期”、中年級“關鍵期”、高年級“轉折期”的身心發展特點,定制三級課程體系:低年級聚焦“習慣培養與分離焦慮”,發展心理學博士提出“三維度適應模型”,指導家長通過“21 天習慣打卡法”建立秩序感;中年級關注“心理彈性與親子關系”,心理咨詢師帶來“親子關系三七定律”,通過互動游戲讓家長直觀感受孩子的心理狀態;高年級破解“溝通技巧與社會適應”,親子活動指導師現場模擬“考試失利”“沉迷手機”等場景,讓家長在演練中掌握“快樂溝通 10 法”。這種從“大一統”到“精準滴灌”的轉變,讓每個家庭都能獲得適配的教育養分。
胥江中心小學的“師長月壇”則以月度主題為軸,編織起系統的育人網絡。2024年10月至 2025年3月間,從“如何建立良好親子關系” 到“智慧育兒從心出發”,每月一場主題活動精準對接家長困惑。12月的“中醫護眼” 專場邀請中醫專家現場科普近視成因,家長親身體驗護眼手法;3月的師長沙龍,通過“孩子作業拖拉” 等情景模擬,讓家長在角色扮演中領悟“共情式對話” 的技巧。正如張晨儂校長所言:“每月一壇,讓家校對話從零散溝通走向系統協作。”
三元第三小學的“家長職業講堂”邀請不同行業的家長走進教室,六年級家長分享的“陪伴成長法” 帶動孩子走進社會場所學習,三年級家長的“家庭讀書角” 經驗讓孩子月均閱讀量從3本增至8本。所設計的家校協同表,整合閱讀量、社會情感能力等成長指標,用數據可視化追蹤育人效果。這些來自家庭與社會的教育力量,正與學校形成共振。
金閶外國語實驗學校則將溝通智慧融入日常場景,針對孩子拖拉行為推出“三點溝通心法”:當孩子抱怨作業多時,家長一句“上了一天課,你看起來真的有點累了”,用共情化解對抗;當孩子糾結于玩耍與作業時,家長不做決定而是提醒“明天你是領操值日生”,讓孩子自主規劃時間。這種“尊重感受+允許犯錯+鼓勵內驅力” 的溝通模式,讓許多家庭的親子沖突減少 30% 以上。
城西中心小學的法治教育則是協同育人的典范,學校踐行“自主學、走出去、請進來”策略:晨會課學習《守護一生:漫讀民法典》小故事,組織學生走進社區普及防詐騙知識,邀請法治副校長開展“校園防欺凌” 國旗下講話。金閶街道司法所捐贈的《漫畫民法典》等 10余種普法讀本,讓孩子們在故事中建立法律意識,校園里掀起一陣“民法典熱”。
集團負責人表示,彩香教育集團的家校共育實踐如彩虹般鋪展,讓我們看見:教育不是孤軍奮戰,而是家校社攜手繪制的成長圖譜;育人不是單向灌輸,而是彼此賦能擷取的智慧芬芳。從家長夜校的溫暖燈光到師長月壇的思想碰撞,從溝通心法的細微改變到法治教育的保駕護航,這里的每一次協同都在書寫“繪彩擷香”的教育真諦 —— 讓學校以專業引領家庭,讓家庭以成長滋養孩子,讓每個生命都在共育的沃土中綻放獨特光彩。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顧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