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千年水磨雅韻邂逅掌中方寸乾坤,一場跨越時空的非遺對話即將在姑蘇城畔徐徐展開。2025年盛夏七月至八月,江蘇省蘇州昆劇院攜手七都洪福木偶昆曲保護傳承中心,以十場匠心獨運的演出,于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廳堂開啟“雙遺共生”的華彩篇章。這座承載著“百戲之師”基因的戲曲舞臺,將首次見證非遺項目昆曲與七都提線木偶戲的深度交融,讓絲竹弦歌與木偶翩躚在同一個舞臺綻放異彩。
從七月流火到八月未央,十場精心編排的演出將構成完整的非遺敘事長卷。觀眾既可領略木偶特色劇目《舞獅》,亦能感受木偶昆曲《白蛇傳·盜仙草》里高超的武打技巧,《牡丹亭·游園·驚夢》里的詩情畫意。
木偶昆曲暑期展演季
第一場:
《舞獅》
《十五貫·訪鼠測字 》
《十五貫·審鼠 》
《牡丹亭·游園》
《牡丹亭·驚夢 》
第二場
《舞獅》
《白蛇傳·盜仙草》
《武松打虎》片段
《十五貫·審鼠》
《牡丹亭·驚夢》
第三場
《牡丹亭·游園》
《十五貫·訪鼠測字 》
《十五貫·審鼠 》
《武松打虎》片段
《白蛇傳·盜仙草》
第四場
《武松打虎》片段
《十五貫·審鼠 》
《白蛇傳·盜仙草》
《牡丹亭·游園》
《牡丹亭·驚夢 》
第五場
《白蛇傳·盜仙草》
《牡丹亭·游園》
《牡丹亭·驚夢 》
《武松打虎》片段
《舞獅》
第六場
《舞獅》
《十五貫·訪鼠測字 》
《十五貫·審鼠 》
《武松打虎》片段
《白蛇傳·盜仙草》
第七場
《武松打虎》片段
《牡丹亭·游園》
《牡丹亭·驚夢 》
《十五貫·審鼠 》
《白蛇傳·盜仙草》
第八場
《牡丹亭·游園》
《牡丹亭·驚夢 》
《十五貫·審鼠 》
《白蛇傳·盜仙草》
《舞獅》
第九場
《十五貫·訪鼠測字 》
《十五貫·審鼠 》
《白蛇傳·盜仙草》
《舞獅》
《武松打虎》片段
第十場
《舞獅》
《十五貫·訪鼠測字 》
《十五貫·審鼠 》
《白蛇傳·盜仙草》
《武松打虎》片段
劇目介紹
《舞獅》是極具傳統特色的木偶劇目。通過操縱制作精巧的木偶,展現獅子的各種神態與動作,有靈動的跳躍、威武的踱步、俏皮的嬉戲等,仿佛真獅子一般活靈活現。演員憑借高超的操控技藝,讓木偶獅子隨著節奏舞動,配合相應的音樂、鑼鼓等音效,營造出熱鬧歡快且富有民俗韻味的氛圍。
《十五貫·訪鼠測字》為傳奇劇本中的一折,是昆劇舞臺上的常演劇目。蘇州知府況鐘假扮“觀枚測字”的算命先生,到高橋暗訪尤二命案隱情,在城隍廟巧遇真兇賭棍婁阿鼠。婁阿鼠正內心惶惶不安,況鐘遂巧言探詢,終于讓真相慢慢浮出水面。演員們以木偶演繹,致敬“傳字輩”名家,全程劇情緊湊,環環相扣,引人入勝。
《十五貫·審鼠》知府況鐘為了查明真相,巧妙設計了一場“審鼠”的戲碼。在況鐘的審問下,婁阿鼠在確鑿的證據下認罪伏法。他承認了自己殺害尤葫蘆的罪行,并交代了嫁禍給熊友蘭和蘇戍娟的經過。木偶的生動演繹是對該劇的一次大膽創新與藝術升華。
昆曲《白蛇傳·盜仙草》是一部集唱做、武打和情感于一體的經典劇目。講述白娘子為救活許仙,前往昆侖山盜取靈芝仙草的故事。演員們通過精湛的木偶操作技藝,將白素貞的堅定和勇敢、鶴童和鹿童的阻撓以及南極仙翁的慈悲形象生動地呈現在觀眾面前。《白蛇傳·盜仙草》木偶們高超的武打技巧,將雙方激戰的過程表現得淋漓盡致,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到中國傳統戲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
《武松打虎》是改編自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的經典折子戲,屬于武生重頭戲,以精湛的表演技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著稱。該劇目通過武松與猛虎的激烈搏斗,展現了英雄的勇武氣概,同時融入了昆曲特有的唱腔、身段和武打技巧,成為昆曲武戲的代表作之一。
《牡丹亭·游園》講述了南安太守杜寶之女杜麗娘,背著父母及塾師,與丫環春香至后花園游春的故事。面對良辰美景、鳥語花香,杜麗娘不禁觸景生情,唱出了對自由、愛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演員與木偶共同演繹,身段優美,如夢如幻。
《牡丹亭·驚夢》講述杜麗娘與柳夢梅在花園內相遇并相愛的夢境。本節以昆曲深婉纏綿的曲調配上木偶的精彩演繹,以線傳情,清麗悠遠,歌頌了反對封建禮教、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和強烈要求個性解放的精神,富有藝術感染力。
主演人員介紹
孫菁
蘇州市吳江區七都洪福木偶昆曲保護傳承中心優秀青年演員、法人、理事長、行政負責人。吳江區戲劇家協會會員。吳江清音曲社會成員。吳江區吳越傳統技藝推廣協會理事。吳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七都提線木偶代表性傳承人,蘇州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昆曲藝術”代表性傳承人。指導老師顧湘、王國榮、吳美玉、顏伯林、姚五寶等。2024年正式拜蘇州昆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沈國芳為師。從藝時長20年。所擅長的技藝有:提線木偶操作,昆曲表演主工(小花旦),擅長歌舞表演等。代表性作品:木偶昆曲《牡丹亭·游園》《牡丹亭·驚夢》《長生殿·驚變》《西廂記·佳期·十二紅》《十五貫·訪鼠測字》《十五貫·審鼠》《白蛇傳·盜仙草》《義俠記?武松打虎》《柜中緣》、木偶戲《吹嗩吶》《獅子舞》《民樂演奏 ·喜洋洋》《評彈演奏 ·春江花月夜》等劇目。曾出訪:韓國、菲律賓、毛里求斯等國家地區進行文化交流。
施錦芳
蘇州市吳江區七都洪福木偶昆曲保護傳承中心優秀青年演員兼副理事長,吳江區戲劇家協會理事,吳江區清音曲社會員,吳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七都提線木偶代表性傳承人,蘇州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昆曲藝術”代表性傳承人。指導老師顧湘、王國榮、吳美玉、顏伯林、姚五寶等。2024年正式拜蘇州昆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沈國芳為師。從藝時長20年。所擅長的技藝有提線木偶的操作,昆曲表演主工花旦(閨門旦)、小生,擅長地方戲曲越劇表演,歌舞表演等。
代表性作品:木偶昆曲《牡丹亭·游園》《牡丹亭·驚夢》《長生殿·驚變》《白蛇傳·盜仙草》《柜中緣》《西廂記·佳期》《十五貫·訪鼠測字》《十五貫·審鼠》《豬八戒背媳婦》、木偶兒童劇《喜羊羊與灰太狼》、木偶劇吹嗩吶《百鳥朝鳳》、木偶劇《舞獅》《民樂演奏·喜洋洋》《評彈演奏·春江花月夜》。曾出訪法國、毛里求斯等國家進行文化交流。
施曉明
蘇州市吳江區七都洪福木偶昆曲保護傳承中心優秀青年演員兼副理事長、吳江區戲劇家協會會員。吳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七都提線木偶代表性傳承人,蘇州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昆曲藝術”代表性傳承人。蘇州市姑蘇宣傳文化新秀。指導老師顏伯林、姚五寶等。從藝時長20年。所擅長的技藝有:提線木偶的操作,昆曲表演主工小生,擅長唱歌表演等。
代表性作品:木偶昆曲《牡丹亭·驚夢》《長生殿·驚變》《西廂記·佳期》《十五貫·訪鼠·測字》《十五貫·審鼠》《白蛇傳·盜仙草》《柜中緣》、木偶戲《吹嗩吶》《獅子舞》《民樂演奏·喜洋洋》等劇目。曾出訪菲律賓、法國、沙特阿拉伯等國家進行文化交流。
陳逸瀟
蘇州市吳江區七都洪福木偶昆曲保護傳承中心優秀青年演員兼理事,吳江區戲劇家協會會員,2015年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昆劇表演系,師從黃小午、陸永昌、甘明智、顏伯林等。從藝時長19年。所擅長的技藝有:提線木偶的操作,昆曲表演主工老生,擅長歌舞表演等。常演昆曲劇目《十五貫·訪鼠測字》《繡襦記·打子》《尋親記·茶訪》《琵琶記·掃松》等。所學劇目《長生殿·酒樓》《長生殿·彈詞》《浣紗記·寄子》《販馬記·哭監》《十五貫·見都》《鳴鳳記·寫本》等。于2018年學習木偶昆曲至今,常演劇目木偶戲《吹嗩吶》《獅子舞》《白蛇傳·盜仙草》《民樂演奏·喜洋洋》,所學劇目《徐九經升官記》《牧羊記·望鄉》《柜中緣》等。多次隨團開展交流演出。
張 晨
蘇州市吳江區七都洪福木偶昆曲保護傳承中心優秀青年演員兼理事,2022年畢業于蘇州藝術學校戲曲表演專業。師從楊曉勇、顏伯林等。從藝時長8年。所擅長的技藝有提線木偶的操作,昆曲表演主工老生。所學昆曲劇目《小商河》《浣紗記·寄子》《鬧朝撲犬》《牡丹亭·鬧學》《十五貫·訪鼠測字》劇目。2023年學習木偶昆曲至今,常演劇目木偶戲《吹嗩吶》《獅子舞》《白蛇傳·盜仙草》《民樂演奏·喜洋洋》《十五貫·訪鼠測字》《西廂記·佳期》劇目。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梅方瀅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