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市相城區黃橋街道黃橋社區的黃橋花苑小區,一場由議政代表主動牽頭發起、居民深度參與的基層治理新實踐,正悄然繪就幸福家園的新圖景。議政代表廣泛收集居民“微心愿”,匯聚群眾智慧。如今,小區樓棟入口煥然一新、智能充電樁便捷安全、地下非機動車停放區告別粉塵困擾……一系列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讓家園更有溫度、更具活力。
心愿直通車:民意成為改造“指南針”
黃橋社區充分發揮議政代表的“連心橋”作用:樓道架空層乘涼處“微接待”、入戶走訪的腳步敲開一扇扇家門、居民議事會上大家暢所欲言……一張張承載著居民期待的“心愿單”被細心收集起來。“小區大門顏色舊了,辨識度不高,不夠精神!”“電動汽車充電太難,數量不足!”議政代表收集的民意清單,成為小區改造升級最精準的“施工圖”。
行動加速度:代表領辦解難題
代表們化身“協調員”和“監督員”,聯動社區、物業等多方力量,將“心愿單”轉化為“任務書”。針對入口改造,代表們組織居民集思廣益,共同敲定了明亮醒目的色彩方案。針對充電難痛點,代表們實地踏勘、多方協調,科學選址增設智能充電樁。針對地下非機動車停車區揚塵問題,代表們推動在電梯口水泥地刷上環保地坪漆。
智慧在民間:共建共享幸福家
居民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從環保漆的品牌選擇到充電樁的具體布局,從施工時間安排到后期維護建議,居民們貢獻了大量寶貴意見。“真沒想到,我們的‘小建議’能變成小區的‘大變化’!看著家園一點點變美,心里特別有成就感!”一位居民感慨道。
實踐啟新程:連心橋通向更美未來
通過延伸代表履職觸角,暢通民意表達渠道,不僅解決了居民身邊的“關鍵小事”,更點燃了大家共建共治共享的熱情。未來,黃橋社區將繼續依托議政代表這座堅實的“連心橋”,深入傾聽民聲、匯聚民智,持續完善基礎設施,精雕細琢人居環境,讓“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幸福滿溢”的美好家園藍圖,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中一步步化為現實。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黃玉琴 通訊員 金敏霞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