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時才逮到7只,還被蜈蚣截和1只!”夏夜的山林本應(yīng)該靜謐,但南京市江寧區(qū)石塘竹海的夜晚卻熱鬧非凡。成百上千的市民打著手電筒、拎著塑料桶,漫山遍野“捉金蟬”。隨著金蟬價格漲至1.3元一只,每晚都有眾多市民進山“淘金”,有經(jīng)驗的村民一晚能賺上千元。山村秒變“夜市”,記者深夜探訪,背后藏著怎樣的樂趣與商機?
7月1日晚上七點半,記者剛到江寧區(qū)橫溪街道石塘村村口,便被一處熱鬧的小攤吸引。一位村民帶著孩子蹲坐在路邊,面前擺著剛捕獲的金蟬。“一塊三一個,十只一堆,都是剛捉的。”村民的吆喝聲引來不少路人駐足圍觀,人們?nèi)齼蓛傻貒鷶n過來。
記者沿著山路往石塘竹海深處走去,發(fā)現(xiàn)路邊停滿了蘇A、皖E等牌照的私家車。不少車主直接把車停在路邊,拎著工具就加入了“摸蟬大軍”。夜色中,有人打著手電筒仔細搜尋,也有人提著塑料桶來回走動,桶里已經(jīng)裝了半桶金蟬。還有人嫌山下收獲少,干脆沿著小路往山上爬。記者往山上望去,整座山上都是晃動的光點。
記者也加入了“捉蟬大軍”,發(fā)現(xiàn)原本的小路被踩得泥濘不堪。剛想爬上一個半米高的坡,腳下一滑,差點摔個跟頭,水桶里的水都灑出來不少。試了兩三次才勉強爬上去。山坡上橫七豎八地倒著不少枯竹子,竹枝又尖又硬,稍不注意就會劃傷。竹子上還時不時竄出幾條蜈蚣,看著怪嚇人的。
記者在竹林里深一腳淺一腳地摸索,汗水順著臉頰往下淌,眼睛被咸澀的汗水浸得睜不開。找了5分鐘,好不容易在一根竹子底下發(fā)現(xiàn)一只金蟬。又貓著腰在竹林里轉(zhuǎn)悠了十多分鐘,在一堆枯死的竹子上又找到兩只。此時,衣服早就被汗水浸透,黏膩地貼在身上,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不斷滾落到枯死的竹子上。旁邊一位村民笑著說:“你們來得太晚啦,早被前面的人摸得差不多了!”
記者下山時發(fā)現(xiàn),進山的路已經(jīng)熱鬧得像趕大集一樣,車來人往,把石塘竹海的夜晚攪得熱火朝天。路邊支起了不少小攤,當?shù)卮迕癯脵C做起了生意。“礦泉水3塊,大桶泡面6塊!”一位擺攤的村民告訴記者:“一晚上能賣個十幾瓶水、幾桶面,賺點零花錢補貼家用。”看來這捉蟬的熱潮,不僅讓市民玩得開心,還給村民們帶來了額外收入。
“這附近哪里金蟬最多啊?”記者買了3瓶礦泉水,順便向擺攤的村民打聽。“周圍山上到處都是!”她熱情地指路。記者隨即轉(zhuǎn)戰(zhàn)到旁邊的小山,沒想到這邊的山路更難走。這里雜草叢生,幾乎無處下腳。天色越來越暗,手電筒的光線里,看到的都是已經(jīng)蛻完殼的蟬。好不容易發(fā)現(xiàn)一只,仔細一看,竟然被蜈蚣吃掉了一半。就在記者繼續(xù)尋找時,手電筒突然沒電了。無奈之下,只好摸著黑,深一腳淺一腳地下了山。
晚上9點半,記者回到石塘村村口時,這里已經(jīng)熱鬧得像個夜市。路邊停滿了車,人群圍得里三層外三層,連當?shù)爻枪荜爢T都來維持秩序。不少村民正叫賣著剛捉來的金蟬,還有人提著大水桶在“掃貨”收購。
有幾位村民手里舉著金蟬花在兜售:“要金蟬花嗎?便宜賣!”記者打聽了一圈行情:沒蛻殼的金蟬最貴,1塊到1塊3一個;已經(jīng)蛻殼的稍微便宜點,8毛到1塊;金蟬花最實惠,5毛錢就能買一個。這價格,跟菜市場賣菜似的。
有位村民一口氣賣出了300多只金蟬,他樂得合不攏嘴道:“我下午5點就進山了,賣完這批還得再去!”看到記者的打扮,他熱情地提醒道:“你們是來體驗捉金蟬的吧?晚上進山可得注意安全啊!不僅要提防蛇和蚊蟲,最好結(jié)伴而行,千萬別一個人往山里鉆。”
在一位大爺?shù)臄偽磺埃浾咭豢跉赓I了26個金蟬花,按說該付13元,可大爺爽快地只收了10塊錢。“這都是自己上山挖的,不值幾個錢,多出來的就當送你的伴手禮啦!”大爺一邊掏出紅色袋子打包,一邊笑著提醒道:“金蟬花很好,適合燉湯,但千萬不要多吃,尤其是對于蛋白質(zhì)過敏的人。”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閆春旭 張昊 王夕悅
視頻剪輯 喬文颯(實習)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