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7月7日訊(通訊員 馮楠 呂旅 記者 朱鼎兆)“當我踏入博物館展廳的那一刻,仿佛瞬間被拉回到神秘莫測的漢代。一件件精美的漢代葬玉依次陳列,散發著穿越千年的神秘氣息。”天津師范大學的程心怡說。記者獲悉,盱眙縣大云山漢王陵博物館經過半年的精心籌備,“玉得永生——盱眙漢代葬玉文化特展”向游客開放,展覽將持續到2026年2月22日。
燈光聚焦,一群身著統一研學營服的中學生屏息凝神,目光緊緊鎖定玻璃展柜內那件熠熠生輝的——金縷玉衣!來自南京的王凱同學,這位資深漢文化迷正興奮地向同伴們比劃:“你看這玉片打磨得多精細,金絲串聯一絲不茍,漢代工匠的智慧和貴族對不朽的執著,就在眼前!”
“太震撼了!”來自上海的研學導師張老師帶著她的團隊剛完成一場沉浸式導覽,“孩子看到這些展品,那種對歷史的敬畏感和對古代工藝的理解是爆炸性的增長!這比課堂講一百遍都有效!”
家長們也深有感觸。帶著兒子前來的陳然說:“沒想到孩子對‘金縷玉衣’這么著迷,追著問各種問題。博物館把深奧的葬玉文化變成了孩子能理解、感興趣的故事和體驗。這趟盱眙研學之旅,值了!”
大云山博物館館長王棟介紹道:“漢代葬玉是中國古代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不僅反映了當時高超的玉器制作工藝,更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展品,能讓觀眾更深入地了解漢代人們對于生死、靈魂和來世的觀念,以及他們在喪葬習俗中所寄托的情感和期望。”
據悉,大云山漢王陵博物館以大云山漢墓群遺址為依托。劉非為漢景帝之子、漢武帝兄長,因平定七國之亂受封江都王,其陵墓規模壯觀,出土文物豐富,極具歷史研究價值。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