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下午,由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主辦的“動物的母愛、靈性和智慧”圖書分享活動如約而至,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沈石溪出席活動。
沈石溪被譽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其創作的動物小說情節曲折、形象鮮明,整體基調深沉雋永,兼具文學性、知識性和社會性。多篇作品被收錄進中小學語文教材,曾獲中國圖書獎、國家新聞出版署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等榮譽。作品被翻譯為英、法、俄、日、韓、越等多語種在全球出版發行。
活動現場,沈石溪與小讀者們分享了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創作歷程。他提到,自己年輕時赴云南西雙版納插隊,在那里生活了18年,后來又在昆明生活了18年,其間和許多動物打過交道。多姿多彩的叢林生活給了他無窮的寫作靈感,后來,他以這些生活經歷作為創作素材,創作出了一篇篇精彩的動物小說。
沈石溪表示,神秘的大自然中藏著很多關于生存的有趣故事,動物的母愛、靈性和智慧常常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他的作品《巨蜥母親》便以“動物的母愛”為主題,講述了兩位巨蜥母親為保護孩子無私奉獻乃至犧牲生命的故事:在碧波蕩漾的珍珠水塘,雌巨蜥綠頂點與雌巨蜥紅指甲剛產完卵便狹路相逢。因水塘僅能容納一窩小巨蜥生存,二者劍拔弩張、互不相讓。然而當天敵來襲時,它們又能聯手頑強抵抗。一次打斗中,紅指甲不幸犧牲,綠頂點將它的卵與自己的卵混在一起,希望巨蜥寶寶出殼后能親如同胞。小巨蜥孵化后,一條饑餓的公巨蜥覬覦著這些幼崽。為給寶寶們清除最后一個生存障礙,綠頂點與公巨蜥展開殊死搏斗,最終同歸于盡。綠頂點和紅指甲用生命詮釋了母愛的偉大,也展現了動物間超越競爭的無私與溫情。
活動中,沈石溪圍繞“動物的靈性”,分享了“老戰象喝啤酒”的故事。他說,大象是西雙版納最獨特也最具靈性的動物。年輕時插隊西雙版納,他親自喂養過一頭叫嗄羧的大象。嗄羧年輕時是戰象,象兵們戰后常喝酒解乏,也會給它喝點,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喝酒的習慣。飼養員每天給嗄羧兩毛錢,讓它自己去小賣部打酒。某天,沈石溪出于好奇想測試嗄羧是否能分辨人民幣真偽,便畫了一張假幣。沒想到,嗄羧用鼻子卷起“錢”走了幾步,很快察覺不對,扔了回去,還沖他打了個大噴嚏!后來,沈石溪以嗄羧的經歷為靈感,創作了《最后一頭戰象》,講述戰爭背景下云南國境線上的傣族少年波農丁與小象嘎羧一同成長的傳奇故事。
回憶起與動物相處的趣事,沈石溪與現場觀眾一同開懷大笑,現場歡聲笑語不斷。他坦言:“我之所以熱衷于寫充滿野性和野趣的動物,就是想告訴那些很少有機會接觸動物的讀者朋友,除了人類,地球上還有許多生命是有感情、有靈性的。”
最后,沈石溪通過一個特別版本的“狡兔三窟”故事,向小讀者們展現了“動物的智慧”。他說,很多人都熟知“狡兔三窟”這個成語,字面意思是狡猾的兔子會準備好幾個用來藏身的洞穴,如今常用來比喻善于謀劃,略帶貶義。但在自然界中,兔子筑多個窩并非單純為了逃命——只有母兔會這樣做,窩的數量取決于幼崽數量。兔子弱小,缺乏鋒利的爪牙,對抗天敵的能力有限,若將幼崽集中在一處,遇天敵時容易被“一窩端”,因此母兔會筑多個窩分散風險。這種“狡兔三窟”背后,其實蘊含著動物的智慧與偉大的母愛。
活動現場,小讀者們踴躍與沈石溪互動,氣氛輕松熱烈。提問環節中,孩子們圍繞閱讀、寫作等問題積極發問,均得到沈石溪的耐心解答。他鼓勵小讀者們熱愛生活、擁抱自然,多閱讀、多思考,也祝愿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能如星光般照亮他們的成長之路,讓文學與自然的魅力在生活中持續綻放。
來源:大藍鯨APP
記者:周佳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