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宇宙中種菜與在地球家園上耕作有何不同?哪些蔬菜品種能夠適應太空的特殊環境?祝融號又是如何在遙遠火星表面執行探測任務的?7月3日至5日,一場別開生面的中國航天沉浸式VR+AR數字課堂亮相第十五屆江蘇書展。書架上陳列的“種植魔盒”宛如一個個精致的微縮自然生態園,吸引了眾多小朋友的目光與好奇。現場還有孩子們興奮地戴上VR眼鏡,跟隨祝融號一起在“火星”上暢游。
“‘我的中國航天課’系列繪本的第二部書《天宮菜園》,旨在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向小朋友們揭開太空種菜的神秘面紗,普及相關知識。此次,我們還特別準備了六款‘種植魔盒’,讓孩子們在閱讀之余,也能親手體驗種植的樂趣,感受生命的奇跡。”《我的中國航天課》系列繪本的創作者鄧昕介紹道。這些“種植魔盒”精選當季蔬菜種子,可連續種植三茬,并在其中附贈了種植指南,鼓勵小朋友們記錄下自己的種植心得與成長故事。
“與在地上種菜不同,在太空中受到微重力的影響,植物的根系可能會朝不同的方向生長,這就對土壤有更高的要求。‘種植魔盒’也是選用了固體材質的泥土,力求為孩子們營造一個盡可能貼近天宮菜園的真實體驗環境。”鄧昕進一步解釋道。
作為圖書內容的數字化延伸,現場的沉浸式VR+AR數字課堂同樣備受小朋友們的青睞。“當孩子們翻閱書籍,對火星、月球產生無限遐想時,VR技術便成為他們驗證想象、探索未知的神奇窗口。”鄧昕認為,兒童科普教育現在已不再局限于紙質書籍,而應借助多元化的媒介形式,以更加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與吸收知識。
鄧昕回想自己的童年時代,那時他常在書中讀到“阿波羅登月”等外國航天壯舉,而今,中國的航天事業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他滿懷期待地表示,希望通過《我的中國航天課》這套繪本,向孩子們普及我們國家的航天成就,寓教于樂的同時,激發他們對太空探索的熱情。
來源:交匯點新聞
記者 周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