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全媒體記者歐陽興報道:一個村莊因空心化陷入沉寂,該如何盤活它?7月8日,帶著好奇,我來到了有江西“阿勒泰”美譽的南昌縣塔城鄉湖陂村一探究竟。
曾經,湖陂村25%的房屋空置,年輕人紛紛外流,只留下留守老人與破敗老屋。如今,卻成為江西鄉村振興的鮮活樣本。
今非昔比的背后,它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我來介紹下湖陂村,它地處青嵐湖與撫河交匯處,離南昌市區車程約50分鐘,擁有得天獨厚的濕地景觀。
2000余棵池杉構成的“水杉秘境”宛如人間仙境,這里棲息著白鷺、蒼鷺等48種鳥類,是南昌一處夏季候鳥的極佳觀賞點。
以生態美景為根基,精心規劃了“水嵐十景”,把水杉秘境、長堤花海與露營基地、研學工坊巧妙融合;依托鷺鳥資源舉辦生態研討會,成功打造觀鳥攝影文旅 IP。
自然資源的稟賦,讓湖陂村決定“吃生態飯”。怎么樣把房屋空置轉化為與當地資源發展相匹配的新路徑,這是另一道選擇題。
由此,“三新計劃”運應而生。
湖陂村到浙江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引入了鄉村運營團隊,探索實施“三新計劃”,通過招引“新村民”、培育“新農人”、發展“新業態”,讓村莊恢復活力。
據我了解,村民與“新村民”通過“三新計劃”共同治理建設。目前,吸引了24戶涉及設計、教育、園藝、新農業等領域的創業者入駐,創新“老表+村漂”治理模式。
塔城鄉黨委書記楊建輝介紹說,“三新”計劃環環相扣,相互遞進,缺一不可。看到如今湖陂村的美麗模樣,再苦再累也值了。
另外,賣甜品的“新村民”章飛華告訴我,去年9月,他就來到了這里,看中的正是這里的生態和人文,村民對他們都很好,現在人流也很多,感嘆當初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2024年村集體收入達70萬元,較2016年猛增14倍,今年端午單日游客更是超過5000人。
一路走訪參觀下來,我感悟到,在“三新計劃”實施路徑下,湖陂村的蛻變源于一場“生態與產業”的深度融合。鄉村振興,產業是重要抓手,湖陂村正是抓住了這個關鍵,才有了現在的豐碩成果,它的做法值得其他地方借鑒學習。
快結束時,有位村干部告訴我,湖陂村如今是網紅村。現在,他們也在思考,如何把“網紅”變成“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