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大灣區
本期的關鍵數是29萬噸
29萬噸荔枝
可裝滿58000輛小貨車
足以讓大灣區8600萬居民實現“荔枝自由”
這片不到全國0.6%的國土面積
為何能貢獻全國7.94%的荔枝?
答案藏在“新質生產力”的基因里——
這是“廣州制造”的大果“仙桃荔”
它比雞蛋還大
常溫儲存時間是普通荔枝的2.4倍
大灣區在荔枝育種進行源頭創新
從基因組研究到新品種培育
成功育成荔枝新品種19個
讓消費者在不同時期享受多樣風味
想要種得好
還得管得好
荔枝林中出現了“好幫手”
無人機化身“飛行醫生”
30分鐘內可完成10畝果園健康巡檢
荔枝乘坐“空中快線”
3分鐘完成400米運輸
相當于人工搬運的5到10倍
采摘機器人突破地形限制
1分鐘可采摘60顆荔枝
10分鐘快速制冷
荔枝果心溫度從30℃降至5℃僅需10分鐘
再用普通包裝箱+冰袋的方式運輸
能保鮮4天以上
大灣區年產29萬噸
每一顆荔枝
都有新質生產力在助“荔”
每一口的清甜
都浸潤著科技的給“荔”
統 籌:李 琳
監 制:朱 景 黃艾明
策 劃:韓 薇
剪 輯:李江銳
配 音:趙佐燕
設 計:楊晨悅
校 對:賴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