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舉行“慰安婦”研究專著《追索:“慰安婦”樸永心和她的姐妹們》新書發布儀式。
該書由上海師范大學教授陳麗菲、蘇智良合著,以朝鮮籍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者樸永心的經歷為脈絡,深度還原樸永心在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受害及現場指認的歷史細節。
本書主人公樸永心17歲時從故鄉朝鮮南浦被日軍騙往南京利濟巷2號東云慰安所(現為陳列館B幢),淪為性奴隸。在南京,樸永心度過了近三年屈辱而苦難的歲月,后輾轉至松山戰場,于1944年被中國軍民解救,并被隨軍記者拍攝影像。
照片中懷孕的“慰安婦”是樸永心
利濟巷2號第19號房間是曾經囚禁樸永心近三年的地方。2003年11月21日,樸永心重返利濟巷2號現場指認。書中記錄了令人心碎的一幕:
陳列館“慰安婦”主題雕像以樸永心被解救時的照片為原型創作
“老人走進房間里,仔細地環顧了一下四周。不久,她的呼吸開始急促起來,忽然,激烈地揮動起胳膊,整個人不顧別人架著,使勁地往地下墜,幾乎坐到了地板上。她重重地捶胸口,身子晃動,奮力甩開扶著她的朝鮮同伴,撕心裂肺地大喊:‘你們為什么不去打日本人?!’與樸永心平時親近的朱弘見狀,趕忙上前勸慰,卻被極度憤怒的老人踢了一腳。隨后,她坐到了人們趕緊遞來的板凳上,抬頭望著周圍,那些原本熟悉的隨行人員,卻一個也認不出了,迷茫而又憤怒地問道:‘你們都是誰!怎么都是陌生人!’”
“樸永心老人在房間里待了10分鐘左右。在這10分鐘里,她面對房間里凹進去的那塊地方,不停地說著‘要撞墻’‘要跳樓’之類的話。顯然,她完全回到了過去的情景之中。”
2003年11月21日,樸永心重返利濟巷2號指認
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成為在世的“慰安婦”制度受害者現場指認的慰安所舊址之一。新書于慰安所舊址發布,既是還原被歲月掩埋的歷史真相,更是讓這座陳列館承載的精神力量通過文字傳遞給公眾。
該書記錄了樸永心以及與她同命相憐的姐妹們的受害歷程,用一個個例證還原歷史真相。此次修訂版在2005年首版基礎上進行修訂,新增新發現檔案資料、實地走訪記錄、陳列館建館歷程等內容,包含樸永心等朝鮮“慰安婦”制度受害者在重慶時期的合影,美國國家檔案館所藏樸永心被解救時的視頻截圖,以及毛銀梅、河尚淑、金順玉等朝鮮“慰安婦”制度受害者戰后生活經歷,同時收錄了學術論文等內容,為“慰安婦”研究提供系統、詳實的學術支撐。
蘇智良教授說:“這20年間豐富了樸永心的資料,完整梳理了她從朝鮮南浦故鄉被押送到南京,后經上海、緬甸進入中國云南地區,最終到松山,并在那里受難、獲救的全過程,形成了完整證據鏈。樸永心的人生軌跡清晰,是日軍‘慰安婦’制度的典型例證。當前國際上歷史修正主義猖獗,部分國家在‘慰安婦’、細菌戰等問題上存在謬論,本書通過樸永心的案例,證明日本政府及軍隊推動建立‘慰安婦’性奴隸制度。”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此次再版具有特殊意義,正如書中所言:“‘慰安婦’問題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遺留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我們希望用手中的筆,不斷記錄所聞所見,將戰爭的罪惡,將這一段日本政府至今還在隱瞞和回避的真實歷史,一頁一頁,一樁一樁,昭告于天下。”
陳列館B幢第19號房間
該書新增了利濟巷慰安所舊址修繕保護、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建館的過程。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是迄今為止亞洲規模最大的“慰安婦”主題陳列館,2019年舊址被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2015年12月1日開館以來,陳列館關愛幫扶在世“慰安婦”制度受害者150余人次,調查新確認受害者近30人。陳列館堅持征集“慰安婦”相關藏品資料,多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加強國際交流與歷史研究。
樸永心等朝鮮“慰安婦”制度受害者在重慶時期的合影,左下第三位是 樸永心
陳列館B幢第19號房間復原了榻榻米、舊木桌等陳設,墻上懸掛著樸永心的照片。這些被保護起來的建筑原貌、被精心復原的歷史場景,構成了無聲卻有力的歷史證言,讓每一位參觀者真切感受到這段歷史傷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