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張新科《鐵語》新書首發暨分享會”在江蘇書展舉行。中國前駐韓國大使邱國洪,江蘇省社科聯黨組書記、《鐵語》作者張新科,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黨委委員孫敏,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社長張在健等出席活動,并共同為新書揭幕。揭幕儀式后,作家、江蘇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范小青,評論家、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汪政,與張新科圍繞《鐵語》一書的創作特點與文本價值展開深入對談。
《鐵語》是張新科歷時八年創作完成的長篇抗戰歷史小說,講述韓國臨時政府領導人金凡流亡中國,組建抵抗組織,在中國民眾的支持下,與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的故事,展現了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堅強意志,以及與韓國志士血火淬煉的真摯情緣,弘揚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民族精神。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鐵語》以中韓攜手對抗法西斯的獨特視角與題材,拓展了抗戰文學的描寫空間,填補了這一表現領域的空白。
活動現場,鳳凰集團黨委委員孫敏表示,張新科多年聚焦革命歷史題材和諜戰題材長篇小說的寫作,是該創作領域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其新作《鐵語》在沿著以往寫作脈絡的同時,做到了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前駐韓國大使邱國洪稱,《鐵語》是一部難得的反映近代中韓兩國人民友好歷史的佳作,該書在中韓關系發展的新時期正式出版發行,不僅會給正在回暖的中韓關系增添一些新的暖意,更會為增進中韓兩國人民間的相互理解發揮積極作用。
范小青主席談到,從《遠東來信》開始,張新科的作品就讓她眼前一亮,“張新科多年來創作力旺盛,十多年來專注于革命歷史題材小說,不東張西望,不心猿意馬。作為作家,他在寫作過程中堅持實地走訪多地——他深知一線收集資料與不在現場的本質區別,這使得他在文學之路上,從寫作速度、作品力度到思想高度,都不斷提升和加強。《鐵語》一書依托龐大的歷史資料,處理這些材料的過程對寫作者是一種極大的考驗。張新科沒有被大量資料所束縛,而是用文學特有的感染力打動讀者。”
評論家汪政認為,張新科盡管如今專注于長篇創作,但他是長期接受中短篇寫作訓練的作家,若沒有這樣的文學功底支撐,難以創作出如此厚重的作品。在社會價值層面,《鐵語》在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之間達成了完美平衡。張新科善于化柔為剛,其小說兼具設計感與科技感,每個細節皆拿捏精準。汪政高度認可了《鐵語》的出版價值,“這部作品的出版也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一次生動詮釋。”
活動中,張新科分享了自己創作《鐵語》的歷程,表示“希望通過文學打撈被遺忘的歷史細節”。他回顧了與這一題材結緣的過程,并談到先后四次赴韓,走訪首爾、釜山、光州等地,拜謁義士紀念館;在國內更沿著小說主人公之一金凡的原型——金九當年的行走路線,實地考察了上海、嘉興、南京、重慶、鎮江等十余座城市。張新科還表示,《鐵語》嚴格遵循“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以真實歷史事件為框架,同時塑造了以中國青年崔立駿為代表的普通人群像,正是這些普通百姓,讓歷史有了溫度,豐富了作品的細節。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