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蘇超”第五輪南通隊在新啟用主場南通足球訓練中心海門基地迎來了宿遷隊的挑戰。下午三點剛過,球場外已經涌入來自南通、宿遷的許多球迷。其中,從廣東遠道而來的周柏圻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從廣東遠道而來的球迷周柏圻
“我是刷短視頻知道‘蘇超’的,‘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這些梗真的很有意思。所以在搶到南通隊球票后,我就規劃了行程,坐飛機來了江蘇。” 周柏圻說,落地江蘇后運氣爆棚的他又搶到了28日鹽城隊的主場球票,增加了他這次江蘇游的行程安排。
“昨天鹽城隊和鎮江隊的那場比賽真的太精彩了。特別是補時階段進的那個球,真的太刺激了。” 周柏圻說,他以前每場國足比賽必看,后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漸漸就不再看球了。“說實話,剛開始我也沒把關注點全部放在(蘇超)球賽上。但在江蘇的這兩天,看比賽、逛市集,我又找回當年看球的勁兒,就是因為這足球踢得很純粹。”
“蘇超”的純粹,從參賽人員就能看出。數百名球員年齡跨度從16歲到40歲,涵蓋公司職員、教師、大學生、外賣騎手等各行各業 ,“誰行誰上” 的模式,讓足球褪去職業體育的神秘外衣,少了職業賽事的功利,多了對足球單純的熱愛。
隨著晚間比賽開場,賽場上兩隊踢得膠著,看臺上球迷也沒閑著。無論是人數龐大的南通球迷還是獨占一片看臺不斷搖旗吶喊的宿遷球迷,全場所有人的加油聲就沒停過。而在所有球迷中,“蘇超”首輪便因一句“叫南哥”火出圈的黃宇博,也帶領著他的“0922”球迷團,全力為南通隊加油鼓勁。
“南通人就認自己的球隊,我們就是場上‘第十二人’,加油聲必須蓋過別人!” 黃宇博說。而作為“0922”球迷團的聯合創辦人,李陽艷也接過話茬表示,“現在我球迷就是在和球隊互相撐場子,球隊是南通的門面,我們在看臺也代表著球隊,這就是我們看重的純粹。”
對于每場動輒2萬多名球迷而言,無論是像周柏圻這樣跨省追賽的,還是像黃宇博這樣扎根主場的本地球迷,大家都因足球才湊到一起。在南通這片算不上巨大的球場里,“蘇超” 不只是場比賽,更彰顯著“散裝江蘇”的熱情。“來之前就在網上看到網友說江蘇是‘散裝’的,但看了這兩場比賽才知道,散裝,散的是型、聚的是魂。蘇超加油,江蘇加油!” 周柏圻感慨說。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黃夕寅 朱亞運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