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蘇超”足球的熱浪席卷江蘇,甚至帶著全網一起享受城市足球魅力的時候,一則關于“‘蘇超’籃球聯賽烽火重燃”的消息,也在近日點燃了更多人的期待與熱情。只不過,即將亮相籃球賽場的“蘇超”,卻并不是很多人猜想中“蘇超”足球火爆之后衍生品。相反,沉淀積累了將近二十年的這項賽事,早已成為江蘇籃球孕育未來的搖籃之一。
迭代二十載,鑄就江蘇籃球頂級IP
6月17日,江蘇省籃球運動協會的一紙官宣,宣告了“蘇超”籃球賽將于今年9月回歸。為什么是回歸?因為這場對決于籃球場上的“蘇超”,其實早在將近二十年前便已萌芽。
2006年,一項名為“江蘇省籃協杯”的賽事悄然啟動。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從江蘇省籃球運動協會了解到,該項賽事自設立之初就以江蘇13支城市代表隊為比賽主體,參考CBA聯賽設置了蘇南、蘇中、蘇北三大賽區,采取主客場雙循環的賽制。“這項賽事的舉辦,本質上就是為了給江蘇籃球的持續發展壯大所埋下的火種。”省籃協有關負責人說。
隨后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內,這項承載了江蘇籃球夢想的賽事,也多次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2012年,賽事首次擴軍至15隊,無錫、鹽城等地開始派出多支隊伍角逐,星火燎原之勢初顯;2017年的第九屆賽事,外籍球員的首次亮相以及山西、山東、湖南等地的籃球精英跨省參賽,標志著賽事影響力與競技水平有了質的飛躍;次年,第十屆賽事規模已達16支勁旅,江蘇籃球傳奇唐正東等名將的登場也讓賽事增添了星光。
到了2019年,經過十一屆賽事洗禮的“江蘇省籃協杯”正式更名為“江蘇省男子籃球超級聯賽”。更重要的是,在過去幾年時間中,這場圍繞籃球而戰的“蘇超”賽事已經連續舉辦了五屆,匯聚了幾乎省內所有熱愛籃球的俱樂部參與其中,甚至還催生出了南京海晟籃球隊這樣從未缺席過“蘇超”籃球賽的傳奇球隊。
雙向賦能,激活江蘇籃球生態
在江蘇省籃球運動協會官方發布的《2025年江蘇省城市籃球男子超級聯賽競賽規程》中可以看到,今年的“蘇超”籃球賽,在過往五屆“江蘇省男子籃球超級聯賽”的基礎上,不僅延續了“蘇超”這個名字,更進一步升級成為“江蘇省城市籃球男子超級聯賽”。
這樣的改變既規整了江蘇省內的頂級賽事的序列,同時,省籃協也有自己的打算——更進一步擴大賽事吸引力,為江蘇籃球的持續發展牢固基礎。
從2006年舉辦首屆“江蘇省籃協杯”開始,這項賽事就不只是競技的舞臺,更是江蘇籃球發展的孵化器。在基層,賽事吸引了大量民間籃球愛好者參與,推動籃球運動在全省范圍內普及;在職業領域,它為江蘇籃球輸送了優質人才和俱樂部資源。2011年常州中天鋼鐵奪冠后,江蘇男籃以“江蘇中天鋼鐵”之名征戰CBA;徐州國立集團在參賽后成立“國立雄獅”俱樂部進軍NBL;在無錫、泰州等地,賽事同樣推動著當地一批籃球俱樂部的成熟化、職業化發展。
用一位省內籃球名宿的話說,“以賽促訓、以賽育隊,籃球‘蘇超’可能不像足球那樣一下就火了起來。但這么多年,這個聯賽構建起的是江蘇從草根到職業的完整籃球生態鏈。”
“蘇超”籃球賽還能繼續火爆嗎?
當一項省級體育賽事被官方和所有球迷認可為“蘇超”,其賽事的價值就已經遠超競技本身。就以“蘇超”足球賽為例,僅僅四輪聯賽卻火爆全網的背后,展現出的是一場體育賽事對推動全省全民健身、經濟發展、地域文化傳承、城市情感凝聚等多方面的綜合價值。
相比之下,已經走過二十年的“蘇超”籃球賽則更多凸顯出了多年來江蘇體育的深厚積淀與務實耕耘。從十三市基礎布局到不斷擴軍升級,從引入外援提升觀賞性到吸引退役球星反哺聯賽,省籃協在省體育局指導下所延續的賽事火種,正通過“蘇超”籃球賽步步為營的戰略布局,為江蘇籃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和競技平臺。
當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與省籃協有關負責人聊起新賽季“蘇超”聯賽的籌備情況時,對方坦然表示,“蘇超”足球賽的爆火在一定程度上正在改變省內聯賽的發展格局,也為新賽季的“蘇超”籃球賽提供了新動力。其中,最值得關注就是,從江蘇省體育局到省籃協都在醞釀,計劃把延續了多個賽季的賽會制“蘇超”籃球賽,在未來升級成為主客場賽制,讓更多球迷能夠走進球場為自己的主隊搖旗吶喊。
而當記者半開玩笑地說,過往“蘇超”籃球賽單賽季200多萬的抖音直播數據,現在恐怕很難與“蘇超”足球賽的火爆相抗衡時,省籃協有關負責人也笑著表示,“有了足球賽成功的經驗,有了全省一盤棋對于體育賽事的發展規劃,我們只會相信‘蘇超’(籃球賽)也會有更好的未來。”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黃夕寅
圖片來源 江蘇省籃協
校對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