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家孩子能長多高?骨齡評估準不準???”“我家孩子骨齡偏大2歲,怎么辦啊,要打針干預嗎?”……近日,不少醫院門診迎來“測骨齡熱潮”,多是家長抱著“測個安心”的想法,帶著孩子前來測骨齡,但不少家長拿到骨齡片后卻陷入焦慮。測骨齡能預測身高嗎?南醫大二附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王伯堯告訴記者,若無特殊情況,不建議在常規體檢中主動測骨齡,“測骨齡的核心作用是評估生長發育是否正常,而非直接‘鎖定’最終身高?!?/p>
受訪者徐女士供圖
孩子骨齡檢測超前
家長焦慮不已
前不久,恩媽給兩個女兒報名了社區免費骨齡檢測?!跋胫赓M就去測測,主要是復查大女兒,10周歲身高只有138.7厘米,在班上倒數,兩年前測過骨齡偏小2歲?!倍@次檢測結果卻讓她意外又揪心,小女兒7周歲身高124.5厘米,骨齡卻9歲,偏大2歲?!搬t生說大女兒身高低于同齡人,但高于骨齡對應身高,屬于正常范圍,后期加強鍛煉就能達到預期身高。小女兒卻比骨齡身高中位數(134.6厘米)矮10厘米,算偏矮?!?/p>
得知結果的恩媽瞬間焦慮:“小紅書上說小夜燈有影響,我趕緊拉窗簾、關空調燈、廁所鏡柜燈、馬桶燈,連燈的開關都貼了貼紙,可總覺得外面還有光透進來?!彼肿聊ワ嬍硢栴}:小女兒不愛吃米飯,愛吃肉和零食,兩年間斷斷續續吃治療尿床的藥,會不會有影響?一連串問號打轉,她果斷決定給孩子戒零食,加強運動,甚至打算掛專家號。 “要不要提前干預身高?做父母的真是操不完的心。”她感嘆道。
無獨有偶,徐女士帶兒子參加醫院免費骨齡檢測后,也陷入焦慮——兒子骨齡偏大1歲,“醫生說以后只能長到1.73米左右?!笨粗缃癫簧倌泻⒊踔芯烷L到1.8米,她立刻掛了專家號,想問問能不能打針干預。然而,醫生告訴她,如果孩子能長到遺傳身高的話,臨床上是不建議進行治療的。
測骨齡是評估生長發育
而非直接“鎖定”最終身高
測骨齡真能預測身高嗎?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王伯堯告訴記者,骨齡如同記錄孩子生長軌跡的“密碼本”,醫生通過骨骼發育狀況就能判斷實際生長年齡。臨床中,腕關節是常用檢查部位,因其骨骼在不同生長階段會呈現獨特形態——拍攝左手腕部X光片,觀察骨骼鈣化程度與骨骺閉合情況,再與標準圖譜對照,即可精準判斷生長發育階段。舉個例子:8歲兒童骨齡若與實際年齡一致,說明發育正常;若骨骼形態超前,可能是性早熟信號,需密切關注;若骨齡滯后,則提示發育遲緩。
很多家長提及骨齡檢測有輻射,半年才能測一次。對此,王伯堯表示無需過度擔憂:“單次骨齡檢測的輻射量極小,即使短時間內多次檢查,總量也在安全范圍內?!?/p>
王伯堯特別提醒,若無特殊情況,不建議在常規體檢中主動測骨齡。只有當醫生懷疑孩子存在激素異常,或身高明顯偏離對應年齡標準時,才需進行此項檢查。 “測骨齡的核心作用是評估生長發育是否正常,而非直接‘鎖定’最終身高。”他解釋,身高發育是遺傳基因、營養供給、內分泌水平甚至長期情緒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最終身高可能與骨齡預測值存在偏差?!耙恍┰緦ι砀卟⒉唤箲]的孩子,在得知自己骨齡偏小后,可能會產生自卑等負面情緒,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p>
兒童生長發育問題一直備受家長關注。針對兒童身高需求,江蘇省中醫院兒科副主任中醫師許慧潔指出,“重視”的同時也要“正視”。孩子的身高受先天遺傳和后天因素的影響,其中遺傳因素對兒童身高影響約占70%。目前存在部分正常兒童接受過度治療的現象,建議家長定期到正規醫療機構評估,避免因信息過載導致一些非必要的治療。
她建議在飲食上優先保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如魚蝦、牛奶、雞蛋等(需排除過敏因素);建議學齡兒童22:00前入睡,有利于深度睡眠期生長激素的分泌;每日保持1-2小時戶外運動,并適當做一些伸展類的運動,如跳繩、跑步、打羽毛球、打籃球等。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萬惠娟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