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碟中諜》那標志性的“噠-噠-噠-噠-噠-噠”主題旋律響起時,你是否曾感到心跳加速?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咽喉科專家介紹,這不僅僅是一段音樂,它是一場精心編排的聲音頻率盛宴。例如,低沉震撼的貝斯脈沖,緊張尖銳的小號旋律,以及穿透力極強的打擊樂。伊森·亨特用耳朵捕捉生死攸關的線索,而我們每個人耳中的精密構造,也在日復一日地為我們解讀這個有聲世界。
在專家看來,耳朵“拆解”《碟中諜》中的聲音,與其頻譜密不可分。約125 Hz-500 Hz的聲音為低頻,是主題曲中那令人心顫的“心跳般”的節奏基底,深沉的大提琴或貝斯撥弦營造的緊張氛圍感。這是聲音的“地基”,提供厚重感和震動感。在生活中,對應男性胸腔共鳴聲、空調壓縮機運行聲,雷聲轟鳴。
低頻聽力損失者可能感覺聲音不自然、缺乏飽滿度、音質差。聽男聲或背景音樂中的節奏部分困難,在嘈雜環境中聽清對話尤其吃力(因為元音能量多在低頻)。
主題曲中小號奏響的主旋律則是約500 Hz-2000 Hz,屬于中頻,是大部分管弦樂的核心音域,以及人聲對話的關鍵頻率。這是聲音信息的“主干道”,承載著清晰度和可懂度。生活中,人聲中的絕大部分輔音能量和元音的第二共振峰都集中在中頻,包括日常環境聲的主體如門鈴聲、鍵盤敲擊聲、流水聲等。
中頻區域的損失會直接導致言語識別率顯著下降,是“聽得見但聽不懂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在噪聲中背景噪聲的能量掩蓋了言語輔音信號,導致幾乎無法理解對話。
而高頻區域則在約 2000 Hz-8000 Hz,主題曲中鐃鈸的清脆撞擊、小提琴的泛音、長笛的高音段落,以及所有樂器聲音中賦予“光澤感”“清晰度”和“空間感”的細節。這是聲音的“精微密碼”。鳥鳴聲、樹葉沙沙聲、刀叉碰撞聲,汽車防盜報警聲等,都屬于高頻。
高頻損失是對言語清晰度和環境感知細節的毀滅性打擊,是“聽見聲音但聽不清內容的”的罪魁禍首。會感覺“別人說話像嘴里含著東西”“大舌頭”“聽不清女人和小孩說話”“分不清‘四十四’和‘事實是’”“電視聲音開很大但臺詞還是模糊”“聽到鳥叫但聲音很悶”。
如果日常生活中感到了聽力出現問題,應該怎么辦呢?
專家介紹,聽力圖就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檢查。儀器會依次在不同頻率(通常包括 250Hz, 500Hz, 1000Hz, 2000Hz, 4000Hz, 8000Hz)發出不同強度的純音(單一頻率的聲音)。當聽到聲音就立刻按按鈕示意,醫生會記錄下你在每個頻率上能聽到的最小強度 (dB HL)。所有測試結果會繪制在一張坐標圖即聽力圖上。
橫軸是頻率 (Hz),從左(低頻)到右(高頻);縱軸是聽力級 (dB HL),從上(好)到下(差)。醫生會將你左右耳在各頻率點的聽閾值連成線。它清晰地揭示了:1.哪個頻段(低頻、中頻、高頻)是你的“聽覺盲區”2.聽力損失的程度(輕度、中度、重度)3.損失的類型(感音神經性、傳導性、混合性 )4.左右耳聽力是否對稱清晰地了解聽力損失的性質、程度和頻率分布可以為助聽器或人工耳蝸的精準調試提供核心參數,確保聲音補償有的放矢。定期復查聽力圖,也利于追蹤聽力狀況變化,及時調整干預方案。
專家再次提醒,聽力一旦受損,聽毛細胞的損傷通常是不可逆的,所以若察覺聲音世界變得模糊不清,須及時尋求耳鼻喉科醫生的專業偵查。一張精準的聽力地形圖就是守護聲音戰場的“第一道防線”。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呂彥霖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