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工廠給大件工裝上料、在3C工廠進行物料分揀、在酒店前臺進行房卡派發……這些原本需要人工完成的任務,如今在蘇州吳江東太湖度假區(太湖新城)的一所“機器人大學”里,正由機器人“學員”們高效執行。6月24日,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智能機器人訓練中心在東太湖度假區(太湖新城)正式啟用,成為江蘇省首個機器人智能訓練中心。該中心占地1500平方米,設有8個訓練場景和30個生產工位,涵蓋智能制造、商業服務、特種應用三大領域,旨在加速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真實產業場景的落地應用。
記者了解到,為給吳江人工智能產業注入全新的活力和強大的動力,吸引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匯聚吳江,助力吳江打造全國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高地,今年2月12日,在吳江區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上,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智能機器人訓練中心啟動建設,經歷4個多月時間,訓練中心正式投入運營。訓練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動從“設備生產”向“場景定義 + 訓練中心賦能”升級,推動智能機器人在工業制造、物流倉儲、公共服務、商業服務等領域的多元創新應用落地。
在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智能機器人訓練中心內,記者看到數十個具身人形機器人正在各自生產工位上有條不紊地“學習”著各類任務,它們工位頂部的設備正實時更新著采集到的真實數據。這些數據是機器人每一次嘗試、每一個動作的數字化記錄,隨著一次次的重復練習,積累的數據不斷豐富和擴充。在海量數據的滋養下,機器人的行為也逐漸褪去了生疏與機械,變得愈發靈活、愈發熟練。
“隨著機器人控制方式從傳統規則驅動轉變為數據驅動,通過大量數據的積累,機器人的模型將產生質變,其技能操作效率和物體識別泛化能力有望達到或超過人類水平。這一轉變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降低了人力成本,為工業自動化帶來了新的可能。”樂聚(江蘇)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松介紹,訓練中心將通過1:1真實場景采集真實數據,利用規模化數據訓練適用于工業場景的小模型、技能模型,以實現機器人替代人工完成單調重復操作。未來,訓練中心的年產能數據量預計達200萬條,當數據、模型、部署、應用形成一個閉環后,機器人訓練周期有望縮短到一個月內。
當天,5G - A具身智能應用場景孵化基地啟動。“機器人的小腦留在機器人本體上以完成動作,而復雜的推理任務則需要依托云端實現,二者之間的通信橋梁正是5G - A網絡。”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副總裁趙東指出,5G - A具身智能應用場景孵化基地的啟動就是為機器人訓練提供一個先進的通信網絡環境,該網絡以其大容量、高可靠性、低時延等顯著特點,為機器人訓練提供了理想的網絡支撐。期待在此能夠孵化出更多應用場景,訓練出能力更強的機器人。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人工智能、5G - A、機器人等前沿技術加速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社會和經濟發展新格局。在這場科技浪潮中,蘇州市吳江區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前沿陣地,憑借雄厚的產業基礎、豐富的創新資源和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正在積極培育人工智能未來產業,為人工智能企業落地營造優質產業生態。太湖新城作為吳江的主城區,積極搶抓機遇、努力先行先試,以樂聚機器人為龍頭牽引,著力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吸引了一大批人工智能企業落地,人工智能產業正在東太湖畔蓄勢待發。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梅方瀅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