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蘇州市姑蘇區竹輝新村11幢的82歲獨居老人周梅芳步履匆匆走進竹輝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稱其手機在上午參加社區活動后遺失。經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協同排查,最終在其家中尋回被棉被遮蓋的手機。
據社區工作人員龐學東回憶,周奶奶當時神情焦慮,反復翻找隨身布包未果,懷疑手機遺落在活動室。社區工作人員隨后對活動室展開地毯式搜索,包括座椅縫隙、綠植盆栽等細節處均未發現。“我們立即調取監控,確認老人離開時已將手機裝入包內。”
當網格長葉文提出撥打電話定位時,老人卻無法準確報出號碼。社工通過包干走訪的戶籍資料查詢到號碼后,在場工作人員同時撥打測試,活動室內外均未聞鈴聲,且電話始終處于無人接聽狀態。“這說明手機既不在社區,也沒被外人撿拾。”葉文根據經驗判斷,手機極可能仍在家中,便提出陪同老人回家尋找。
下午2時45分,葉文陪同老人返回住所。二次撥號過程中,微弱鈴聲從臥室傳出。掀開午睡使用的空調被,黑色老年機正靜靜躺在被套夾層褶皺處。“真是老糊涂了,回家順手放床上,鋪被子時給卷進去了。”周奶奶拍著額頭恍然大悟。
下午3時20分,周奶奶帶著手寫感謝信重返社區,信紙上一筆一畫的字跡寫滿了溫暖日常:6月7日暴雨天,她曾專程檢查過其住所的電路安全;6月12日,她還特地陪我到社區便民服務活動現場修剪頭發。“小葉比我家人還貼心。”這已是葉文本月第三次上門協助周奶奶,這些片段拼湊出獨居老人的“安全網”,更折射出社區治理的溫度。
“群眾的小事就是我們的頭等大事。”社區黨委書記夏耀指著電子臺賬介紹,入梅以來實施的“一日一問”機制已覆蓋154戶重點家庭。社區工作人員和網格員每日通過“敲門-通話-巡查”三位一體模式,完成老舊線路檢修12處,鋪設防滑墊5處,解決居民緊急求助事件3起。
通訊員 卞冬迎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周曉青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