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15位電話號碼要來了”的消息沖上熱搜,引起老一輩郵電人的回憶。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7月6日從揚州獲悉,該市最早的電話何時出現,當時的電話號碼是幾位,電話在揚州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過程?老郵電人、原江都縣郵電局員工徐樂飛講述向記者關于揚州的“電話故事”。
當年工作的老照片
1980年,徐樂飛進入江都縣郵電局后,從事電信工作42年。他的母親1958年參加郵電工作,兩代人和電話相伴了整整66年。徐樂飛翻開《揚州市志》向記者介紹:“揚州電話局設立于民國四年(1915年),局址在左衛街(今廣陵路)。起初僅辦市內電話,四年后增辦長途電話。民國十五年設立長話營業處。日軍侵華后,機線設備毀于戰火,電信業務一度停斷?!?/p>
據了解,揚州電話局初創時,裝置磁石式百門電話交換機2部,用戶電話機60余部。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4月,增裝磁石式電話交換機4部;8月后,市內電話為日制磁石式百門電話交換機5部,一直使用到解放初期?!白畛醯碾娫捥柎a全是按順序編碼,從001開始,均為三位數,都是人工轉接?!毙鞓凤w說。
徐樂飛的電話情結
記者了解到,1978年改革開放后,我國通信業迅速發展。這一年,揚州引入了“準電子交換機”,逐步開通了四位數的“撥號電話”。徐樂飛介紹,以江都縣電話為例,1978年11月安裝準電子交換機,總容量為2000門,當年開通1000門。1984—1986年,全縣個體專業戶當年裝機數分別為48戶、100戶、156戶,名列全省第一。1989年12月,江都縣電話機總數突破萬部大關,位居蘇北各縣級前茅。當時固定電話的初裝費、手續費、選號費高達三千多元,企業單位、個體工商戶裝機費用更高。
徐樂飛回憶,1983年,江都雙溝鄉運輸專業戶徐世華安裝了江都縣第一部農村住宅電話機,不僅上了報紙廣播,還載入了《江都縣志》。此后,隨著鄉鎮企業發展,要求裝電話的越來越多。大橋鎮經營皮革生意的彭飛老先生對他說:“送貨的汽車可以暫時不買,砸鍋賣鐵也要先裝上電話?!苯佳鯕獯鼜S廠長張老板說:“我們出去跑銷售,一問電話,二問路,第三才談業務。如果沒有電話,我們就是訂好了合同,也無法安排生產。”
“從1978年改革開放到2007年,揚州固定電話號碼從4位變成了8位。由于移動電話的興起,固定電話的號碼最終定格在了8位?!毙鞓凤w說,電話從少數人的通信工具逐漸發展成老百姓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正是由于和大家息息相關,“15位電話號碼要來了”的消息才沖上了熱搜。
據悉,工信部發布通知,開展號碼保護服務業務試點。受快遞、外賣、網約車等互聯網平臺企業及其他企事業單位委托,規劃“700”號段作為號碼保護服務業務的專用號碼資源,這些號碼為15位。如在網約車服務中,司機和乘客可通過打車平臺臨時分配的“中間號”進行通信,相互隱藏雙方的電話號碼,減少個人手機號碼泄露風險。
“現在移動電話的號碼都是11位。此外還有一些特殊號碼,如以9開頭的服務型企事業單位客服號碼為5位,以400開頭的企業客服專用號碼為10位。15位的電話號碼從未出現,所以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徐樂飛表示,從2020年4月起,114查號臺關閉查詢個人號碼業務,到這次15位電話號碼的即將試點,說明電話越來越注重保護個人隱私。通訊員 程寶軍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陳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