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江蘇省海安市委書記譚真率隊巡查上半年黨建、政法工作。海安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嚴長江,海安市領導楊江華、張勇華、錢旭東、顧黎峰、張紅霞,海安市人民法院院長秦昌東參加活動。
譚真一行先后巡查了開發區東城社區三組團、豐產村幸福大食堂、開發區法庭、汪政工作室、高新區喜潤城廣場、海陵社區等處,詳細了解了全市上半年推進黨建、政法工作重點任務落實情況和特色亮點。
老舊小區治理是基層治理的重要方面,開發區黨工委以東城社區三組團為試點,創新推行“議+益”工作法,通過構建“紅色網格”組織體系、“多元議事”協商平臺、“精準服務”惠民機制,實現“議”聚民心、“益”惠民生,激發“1+1>2”的黨群共治效能。譚真指出,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堅持體系化推進,充分聽取群眾意見,積極探索物業服務管理模式,完善公共配套和基礎設施,盤活利用小區公共資源,為居民提供優質服務。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辦實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豐產村幸福大食堂作為開發區首家村級公益食堂,自今年5月份運營以來,累計就餐人數達16500余人次,支出村民就餐補貼8060元,預計全年增加村集體租賃收入8萬元,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為進一步深化完善村級公益性食堂監管體系,提供了可復制、可借鑒的創新路徑。譚真強調,要堅持“監督關口前移、制度建設先行”,健全村級公益性食堂監管體系,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放心食堂”。
2023年以來,開發區法庭審結道交類案件1843件,以法治力量守護民生福祉,護航“平安海安”建設。譚真指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強化“如我在訴”的意識,做實做細道交領域糾紛專業化調解,盡早介入、因案施策,豐富方式方法,積極構建優質高效便捷的“道交一體化”特色品牌,以法治力量為群眾保“駕”護“行”。
汪政工作室依托汪政老師在當代文學研究領域的深厚造詣,以及其長期擔任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終評委的專業影響力,成為連接全國文學資源與本土創作力量的重要樞紐。譚真要求,各相關單位要持續加強文化資源的深度挖掘與創新利用,提升文化空間的文化內涵和吸引力。要定期收集群眾意見建議,不斷改進服務內容和方式,提升群眾滿意度。
海安喜潤城廣場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商戶180余戶,從業人員1500余人。2025年3月喜潤城商圈黨支部成立,現有黨員8名。譚真詳細了解了喜潤城商圈黨支部組織構架、黨員隊伍、協同運行等情況。他指出,做好商圈黨建工作,有利于密切聯系新就業群體,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商圈經濟健康發展。要完善商圈服務驛站功能,推動商圈陣地提檔升級,進一步豐富完善陣地服務周邊商戶和群眾的各項功能。
海陵社區黨總支堅持把統戰工作作為“書記工程”,在服務中增進共識,在共建中深化團結,逐步探索出一條“小社區大統戰”的實踐路徑,2023年被評為全國僑聯系統“僑胞之家”典型選樹單位,2024年建成全國首家位于社區警務室的網絡作家創作室。譚真表示,僑胞之家是僑聯組織聯系僑胞的重要陣地,要進一步加強指導與支持,推動僑胞之家創新服務形式,提升服務質量,切實把僑胞之家打造成僑胞可信賴的溫暖家園,凝聚僑心、匯聚僑智、發揮僑力,為海安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巡查過程中,譚真強調,要充分發揮黨建引領效能,針對當前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持續創新治理方式、完善治理體系,進一步夯實基層工作基礎,提升精細化治理的能力。要有力有序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落實整改整治各項任務,堅持開門教育,持續推進“一支部一實事 一黨員一承諾”,不斷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要完善法治體系建設,堅決扛牢新時代政法工作職責使命,統籌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切實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融媒體記者:曹京郊 濮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