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A股市場強勢反彈,私募產品的備案熱情同樣高漲。
6月,1100只私募證券產品完成備案,創下年內單月次新高,而整個上半年備案私募證券產品高達5461只,較去年上半年同比增幅達53.61%。
與產品備案回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登記私募機構數量持續縮減,上半年僅新增72家,同期604家私募機構注銷。這也就意味著,每新增1家私募機構就差不多有10家私募機構被注銷。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自2023年以來,協會注銷的私募家數明顯多于主動注銷數量的趨勢再度出現反轉,今年上半年主動注銷私募283家,再次超過協會注銷數量。
上半年掀起備案熱,同比增幅超50%
6月,A股三大指數集體上漲,其中,創業板指漲幅最高,達到8%。此次反彈行情也帶動了私募產品的備案熱情。
貝殼財經記者獲悉,6月共有1100只私募證券產品完成備案,較上月環比增幅26.44%。整個上半年備案私募證券產品更是高達5461只,較去年上半年同比增幅53.61%。
股票策略產品依然是上半年備案的主流。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上半年備案股票策略產品高達3458只,在備案產品總量中占比逾六成。
上半年1775家私募證券管理人進行產品備案。從管理人類型來看,主觀私募高達1007家,占比56.73%。混合私募和量化私募分別有372家和331家,分別占比20.96%和18.65%。
從管理人規模來看,百億量化私募成為上半年私募產品備案主力。0-10億元小規模私募管理人數量達1371家,占比77.24%。10億-50億元中等規模私募管理人數量為276家,占比15.55%。50億元以上大規模私募管理人數量為128家,占比7.21%。
從單家私募管理人備案產品數量來看,上半年備案產品數量不少于2只的私募管理人有832家,其中580家備案產品2-4只,159家備案產品5-9只,60家備案產品10-19只,26家備案產品20-49只,7家備案產品不少于50只。
融智投資FOF基金經理李春瑜表示,上半年股票策略私募產品備案數量位居各類策略之首,主要得益于三大因素的綜合推動,首先,在科技創新政策和產業升級預期的雙重驅動下,A股市場呈現穩步回暖態勢,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核心賽道表現尤為活躍,有效提振了市場風險偏好和投資者情緒。其次,私募證券產品整體業績表現亮眼,特別是量化策略產品憑借其突出的超額收益能力,獲得了資金的重點配置。第三,持續優化的監管環境也為投資者信心提供了有力支撐。
“嚴進寬出”持續,半年604家私募注銷
今年上半年,私募機構審批“嚴進寬出”狀態依然持續。
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發現,上半年,中基協新登記私募僅72家,其中私募證券基金25家,私募股權、創投基金47家。
拉長時間來看,2024年同期新登記私募共計66家,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21家,私募股權、創投基金45家。相比之下,2023年、2022年、2021年同期新登記私募共計326家、619家、384家。
與此同時,年初至今,已有604家私募完成注銷。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264家,私募股權、創投基金328家,其他私募投資基金11家;從注銷類型看,上半年主動注銷私募數量再次超協會注銷,其中,協會注銷277家,主動注銷283家。
自2023年以來,由協會注銷的私募家數明顯多于主動注銷數量。2023年同期,共有1901家私募進行注銷,其中,協會注銷1576家。此前,主動注銷的私募家數均多于協會注銷。
與此同時,私募嚴監管態勢持續,多家私募及高管收到罰單。今年上半年,中基協發布紀律處分決定書225份,61家機構及164位從業人員被罰,相較2024年同期而言,罰單數量雖然有所下滑,但已超過2023年同期及2022年、2021年全年罰單數量。
各地證監局也持續強化私募基金的日常監管和風險防范。今年4月,北京證監局對私募基金管理人違規案例進行通報,并要求轄區各私募基金管理人結合自身情況,對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各環節的規范運作情況進行自查,對發現的違規問題主動整改。同時,主動加強內控管理,將合規要求融入業務開展各流程,確保合規開展業務、充分履行管理職責。
深圳證監局6月發布私募基金監管通報也指出,將持續加強對轄區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規運作的監管檢查力度,嚴肅問責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督導各私募機構聚焦投資主業,完善合規風控機制,不斷提升專業化和規范化運作水平。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