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空調成了“續命神器”,但電費賬單讓人“肉疼”,浪費的消耗也不利于綠色環保。而江蘇一些寫字樓最近用上了堪稱“省電管家”的中央空調節能保險。其運行一年能省19.5%的電。
圖源 視覺中國
據悉,這款叫“能效保”的中央空調節能保險,可以通過智能系統實現深夜自動“巡邏”。目前已在南京江北新區的一些寫字樓使用。它運用智能識別,通過算法檢測寫字樓內哪些區域還有人,哪些已經空置,然后進行精準控溫——保持有人區域的舒適溫度,關閉無人區的空調。到第二天員工上班再自動恢復,確保辦公環境涼爽。這樣既省去了人工巡查的麻煩,又避免了“空調給空氣打工”的尷尬。
“這個項目運行一年來,為投保辦公載體節省電量19.5%,年省電15萬度,減少標準煤消耗4.575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1.1噸。”國任保險江蘇分公司科技保險項目負責人楊佳偉給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算了一筆“節能賬”。
保險公司是如何跨界當“節能顧問”的?據悉,“能效?!辈⒎莻鹘y意義上的保險,而是一種“保險+科技+服務”的創新模式。楊佳偉表示,他們的團隊更像“節能顧問”:先診斷,分析寫字樓的歷史用電數據,評估節能潛力;再改造,優化空調系統,比如調整運行參數、升級智能控制;最后提供解決方案——如果實際節電效果不如預期,保險公司補差額;如果超額節能,省下的電費就是企業的額外收益。
以某棟年電費為1000萬元的寫字樓為例,如果空調能耗費用占600萬元,預計能省20%(即120萬元),保險公司會和企業協商分成比例,確保雙方都能獲益。
記者了解到,目前“能效保”主要適用于寫字樓、醫院、商場等大型場所,因為對面積和設備有一定的門檻要求,所以還不能走入普通家庭。另外,雖然市場叫好,但在更大范圍推廣時還有些挑戰。比如技術適配方面,南方空調只需制冷,北方還需制熱,方案需定制;還有些企業仍習慣傳統用電模式,對新技術持觀望態度。
不過,政策層面正在大力支持綠色金融。比如近期江蘇金融監管局發布的《關于深化銀行業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五促進五優化”行動的意見》(簡稱《意見》)提出“五個促進”,其中之一就是促進綠色金融加力發展?;蛟S,未來會有更多企業用上這類“省電神器”。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馬燕
校對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