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李曉青
沉寂兩年后,一場備受矚目的股東周年會打破了融創(chuàng)的 “沉默”。
6月30日,融創(chuàng)中國(01918.HK)董事會主席孫宏斌現身會議現場,還帶來兩位高管,行政總裁汪孟德、首席財務官兼公司秘書高曦。這是孫宏斌自融創(chuàng)出險后,第一次親自到場參會。之前的兩年,他都只在線上“露面”。
據參會人員告訴澎湃新聞,在這場持續(xù)了一個半小時的會議中,孫宏斌給股東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上述人員表示,孫宏斌在會上聊到了融創(chuàng)的化債進展,談到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時,描繪了融創(chuàng)聚焦核心城市、打造品質項目,還要讓地產、物業(yè)、文旅運營三項業(yè)務齊頭并進的藍圖。
聊到行業(yè)走勢時,孫宏斌跟過去一樣自信,“融創(chuàng)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融創(chuàng)中國和孫宏斌正在等待境外債務重組方案落地。融創(chuàng)中國的境外債重組聆訊將在9月15日召開,聆訊時將尋求香港高等法院的指令以召開計劃會議,以便計劃債權人考慮及酌情批準計劃(無論有否修訂)。融創(chuàng)中國的境外債重組總規(guī)模涉資約95.5億美元。
對于債權人,孫宏斌只給他們提供了一個選項,即全額債權轉股權。
這個重組方案的內容是公司向債權人分派兩種新強制可轉債(新MCB),一類將獲分配轉股價6.8港元/股的新MCB,可在重組生效日起轉股;另一類將獲分配轉股價3.85港元/股的新MCB,可在重組后18-30個月內轉股,該類總量不超過債權總額的25%。通俗來說,就是把債權人變成股東。
從實際推進的進展來看,多數債權人都選擇了同意。
6月24日融創(chuàng)中國披露的最新公告情況顯示,“經延長基礎同意費截止日期已于香港時間2025年6月20日下午五時正屆滿。于本公告日期,整體而言現有債務未償還本金總額約75%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組支持協(xié)議。”
而為了避免債轉股后股權被過度稀釋,融創(chuàng)中國還提出了“股權結構穩(wěn)定”計劃。
就是債權人每拿到100美元本金的新債券,其中就有23美元的債券會給到孫宏斌。等滿足一定條件后,這些債券就能換成股票歸孫宏斌。不過在這期間,孫宏斌雖然能行使這些股票的投票權,但在重組完成后的6年里,不能把這些股票出售、抵押出去換錢,或者轉讓給別人,除非遇到特殊情況。
也就是說,把這些股票暫時“鎖起來”,確保孫宏斌在公司的話語權和決策權穩(wěn)定。
在股東周年大會現場,融創(chuàng)中國管理層表示,公司從去年開始對旗下的住宅項目進行徹底梳理,一項一策,推動項目層面的債務重組和資產盤活。管理層稱,“總的層面平安落地,項目層面逐個攻堅化冰。”
另外,融創(chuàng)中國也在積極與其他貸款人磋商借款展期事宜。自4月28日至今已達成本金金額約41億元的貸款展期。
從銷售端來看,截至2025年5月底,融創(chuàng)中國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160億元,累計合同銷售面積約59.2萬平方米,合同銷售均價約27030元/平方米。
5月21日,位于上海黃浦區(qū)的豪宅項目上海壹號院三批次迎來線下開盤,當日實現銷售額40.25億元,64套房源全部售罄。
公開信息顯示,上海壹號院于去年8月首次開盤,33套房源當日售罄。今年1月,其第二批次開盤,當日去化率超96%。此次三批次日光后,該項目年內累計銷售額108.71億元,成為2025年全國首個單盤破百億的項目。
“不再遍地開花”是孫宏斌畫下的硬杠桿。
孫宏斌表示,公司過去經歷過很多困難和風險,不管是再好的行業(yè),杠桿高風險就會很大,所以降杠桿是必須的。
在談及城市布局時,按照孫宏斌的說法,以前的融創(chuàng)在很多城市都有項目,結果發(fā)現中國的每個城市差別很大,與其分散精力不如集中火力,融創(chuàng)不會再去那么多的城市。融創(chuàng)在北京、上海、西安、重慶這些城市,就像在主場作戰(zhàn),積累了不少優(yōu)勢,有熟悉的環(huán)境,所以未來要把力量都集中在核心一、二線城市。
盡管面臨挑戰(zhàn),融創(chuàng)對未來的發(fā)展仍持樂觀態(tài)度,預計今年的表現將優(yōu)于去年。孫宏斌認為,融創(chuàng)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更多人關心的是,從順馳到融創(chuàng),孫宏斌能否再創(chuàng)奇跡,二次翻身?在核心項目的大部分股權都出讓之后,融創(chuàng)還有翻身的能力嗎?
2024年年底,孫宏斌成立了“而今資本”,開始進入“不良資產+代建”的賽道,名字的背后或許代表了這個地產大佬對于行業(yè)的判斷:而今邁步從頭越。